当前位置: 育儿网 >  特殊儿童 > 智力低下 > 诊断

智力低下的测试量表

本文Tag标签:智力低下/量表  
  (一)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是本世纪初法国政府为鉴别低能儿而聘请心理学家比纳(A.Binet)和他的同事西蒙(T.Simon)编制的。这个量表叫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它含 30个题目,于 1905年首次发表,并于1908年,19if年作过两次修订。该量表发表后,美、英、德、日、意等国都有心理学家分别将其译成本国文字并结合各自的国情加以修订。这当中以推孟(Terman,1916,1937,1960,1972)在斯坦福大学先后四次修订而成的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最为有名。在我国第一次修订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是陆志韦(1924),以后陆志韦和吴天敏进行了第二次修订(1936),吴天敏作了第三次修订(1982)。
  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第三次修订版适用对象的年龄范围为3岁至18岁(最适用范围为4-14岁的儿童)。测验共分17个年龄组。自3岁至14岁,每一年龄组都有6个试题,l个备用题。普通成人组和优秀成人I、II组各有6个试题,优秀成人III组只有3个试题,全量表共有112个题。例如:
  五岁组(每通过一个项目得二个月)题项:
  ①人像画上补笔。
  ②折迭三角。模仿将一张六寸见方的纸对角折迭两次。
  ③为皮球、帽子、火炉下定义。
  ④临摹方形。
  ⑤判断图形的异同。
  ③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各用项目)用鞋带在铅笔上打个结。
  七岁组(每通过一个项目得二个月)题项:
  ①指出图形的谬误。
  ②指出两物的相同点:(木和炭、苹果和桃、轮船和汽车,铁和银)。
  ③临摹棱形。
  ④理解问题,例如"如果你在马路上遇到一个找不到父母的三岁小孩,你应该怎么办?"等。
  ⑤完成相应的类比:雪是白,炭是(?);狗有毛,鸟有(?)等。
  ③顺背五位数。
  (备用项目)倒背三位数。
  1.测验项目的编选
  并不是任何试题信手拈来就可以编入量表的。在编制量表时,测验试题的选择非常严格。在选择量表的试题时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试题应能测量智力功能,应尽量避免一般文化教育、知识水平的影响。因为智力测验测的是智力,而不是人的知识、经验。但智力又总是和人的知识经验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尽量避免知识经验的影响,做到所有被试对所测的知识,具有近乎相等的程度。
  (2)该项目通过的百分比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地增加。这样,该项目才符合智力随年龄成长的构想,而与效度相合。
  (3)该项目通过与否与测验总分应有较高的相关。例如,图12-5(原图16-5)类比项目"哥哥是男孩,妹妹是( )"与7岁组测验总分的相关系数r=0.65。图12-6(原图16-6)的解释抽象词汇项目与11岁组的相关系数,r=0.89,显示了测验内部的一致性,而与信度相符。
  2.智商的计算
  智力测验的结果,通常用心理年龄(Mental age,简称MA)和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IQ)来表示。心理年龄也叫智力年龄,是比纳于1908年创造的。心理年龄是以被试能通过哪一年龄组的测验项目来计算的。如果一个儿童通过了一套6岁组的全部项目(6岁以下各组的项目不用测,就算通过了),其心理年龄就是6岁。如果他还通过了7岁组的2个项目(代表4个月),8岁组的一个项目(代表2个月),而9岁组和10岁组的测验都没有通过(10岁以上各组就不必测了),那么,其心理年龄便是6岁6个月。
  心理年龄这个概念虽然可以对同一年龄的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但不能比较不同年龄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为了便于不同年龄儿童智力的比较,斯特恩(Stern,W.1911)最先提出心理商数的概念,后来推孟在斯坦福大学修订比纳量表时最先加以应用并把它改称为智商(IQ)。智商是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简称CA)之比,因而也称为比率智商(ratio IQ)。智商的计算公式如下
  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举例来说,某童1972年12月14日出生,1983年9月10日参加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他的测验得分经查知道心理年龄为11岁10个月,则其智商的计算方法如下:
  年 月 日
  实足年龄1983 9 10
  1972 12 14
  10 8 26
  (如果要借位,任何1个月都以30天计算,1年以12个月计算;实足年龄得到的差数,满15天的进为1个月)
  IQ=11岁10个月×100/10岁9个月=142个月×100/129个月=110
  智商是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的得数,所以智商为100者,其智力相当于他的同年龄人的一般水平,属于中等智力。智商高于100,表明智力较佳;低于100,则表明智力较差。在一般人口中,智商呈正态分布,即中等水平的居多数,两极端的为少数,如表12-2(原表16-2)所示。
  (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D.Wechsler)智力量表分为三种: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简称WAIS),评定16岁以上成人的智力;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测定6至16岁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PPSI),评定4至6岁半儿童的智力。这三种量表国内都有修订本。它们的项目类别大同小异,差别仅在于内容的难度。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由几种有效的智慧能力"聚集"而成的。这三种量表各包括11或12个分测验,分为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表12-3)(原表16-3),可以分别测量个体的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为例,言语分量表包含的测验项目有:常识,理解问题,算术,发现两物的相似性和词汇等;操作分量表包含的测验项目有:整理图片,积木,图象组合,译码和迷津等。
  韦氏智力量表的重要特点是:废弃了智力年龄的概念,保留了智商的概念。但是韦氏量表的智商已不是传统的比率智商,而是离差智商(deviation IQ)。1960年斯坦福大学修订比纳量表时也采用了离差智商。所谓离差智商就是用标准分数来表示的智商。即让每一个被试和他同年龄的人相比,而不像以前比纳量表所用的智商是和上下年龄的人相比。1960年修订的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的高差智商使每一年龄都有平均分数,M=100,标准差σ=16;而韦氏成人和儿童智力量表,其均数也定为100,但标准差σ=15。图16-7给出的斯坦福大学修订的比纳量表和韦氏智力量表用标准分数表示的正态曲线图。图16-7中将全体被试的分数分为6个等级,即均数上各加上1、2或3个标准差,分为3等;均数下各减去1、2或3个标准差,也分为3等。因此,一个人的智力就可以用他的测验分数与同一年龄组其他人的测验分数相比较来表示。以韦氏智力量表为例,其IQ的计算公式是:
  15×(X-X)
  IQ= 一一一一一一十 100
  S
  式中:X为某一年龄组的被试测验的原始分数,X是该年龄团体的平均分数,S是团体分数的标准差。X-X/s是标准分数,它是一种以标准差为单位的相对量数。
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X)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甲生测验得80分,他的标准分数即为十1;乙生得60分,他的标准分数即为一1。代入上述公式或查看图12-7(原图16-7),标准分数为十1者(即十lσ),智商是115,说明他的智力比84%的同龄人要高;标准分数为一1者(即-lσ),智商是85,说明其智力比16%的同龄人高而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因此,离差智商就是根据同年龄的被试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计算出来的智商,也就是根据标准分数计算出来的智商。
  韦氏智力量表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能算出一个人在全量表上的离差智商,还能算出他在言语分量表、操作分量表上的离差智商。虽然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有很高的正相关(十0.77→十0.81),但这两种分量表测得的毕竟是不同的能力。这就有可能对一个人的智力结构的诸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
  智力测验的种类很多。除前面介绍的两种个人智力测验外,还有团体智力测验,如适用于中、小学生的洛奇一桑代克智力测验(Lorge-Thorndike Intelligence Test)和美国陆军所使用的陆军普通分类测验(Army General Classification Test)等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