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教育每一天

本文Tag标签:人格教育/家庭教育  

  汉斯是典型的德国人,虽然生活在广州,但生活方式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却一直沿袭着德国人的做法。

  在女儿雪丽很小的时候,汉斯家里就养了只猫。那是汉斯在结婚前收养的,他来到中国,也把猫带到了中国。雪丽刚会走路,汉斯就送给她一只小兔子,雪丽爱它如珍宝,刚会写一点字,就开始为它作生长记录,自觉地担负起了喂养它的责任。后来,汉斯还让她养了一只鸟和一只小乌龟。好多中国朋友都劝他,不要让孩子养宠物,一方面是孩子接触宠物不卫生,另一方面是如果宠物有个三长两短,孩子稚嫩的心灵会承受不住。但汉斯却认为,只要家长掌握尺度,让宠物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孩子就不会因宠物而染病;宠物出现生老病死的情况,这是自然规律,孩子早晚都要明了这一真相。除掉这些顾虑,孩子养宠物,为的就是培养其善良的天性:孩子本身就是弱小的,让他们学着照顾宠物,其实也就是在学习照顾比自己还要弱小的生命。

  汉斯的善良教育,在雪丽身上开展得比较顺利。不过,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有一次,我陪汉斯一家逛街,在街拐角处,有个跛腿的小乞丐,一把拉住雪丽的衣襟,把破盆子递到雪丽面前。雪丽慌了,打掉小乞丐的手:“干什么?!这么脏,你赔我衣服!”

  “雪丽!”汉斯的脸沉了下来,“到我这儿来。”

  雪丽不情愿地走到汉斯身边。那个小乞丐也跟着走过来,把破盆子伸到汉斯面前。汉斯掏出些零钱,放进去。随后,汉斯拉着妻子和雪丽回家。后来汉斯告诉我,那天回家后,他召开了家庭会议,严肃地批评了雪丽的做法,告诉她,每个人都有尊严,都需要尊重。如果你没有零钱,没关系,你可以不帮他,但你不能因此就训斥他,伤害他的自尊心。

  我听了他的转述,觉得他有点小题大做,这种事情用得着这么一本正经吗?汉斯严肃地说:“这是为了孩子有颗善良的心,善良的心是金子。”

  雪丽在幼儿园有个好朋友。雪丽过6岁生日时,特意请她到家里来做客。那个小朋友送给她一个公仔玩具。本来,气氛还算融洽,两个小朋友玩得非常开心。吃过生日蛋糕,雪丽把自己的小兔子抱了过来:“看,它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兔子。”

  那个小朋友听了,白了雪丽一眼:“不,我家的白白比它漂亮100倍。”

  “你把白白抱过来比比。”雪丽也急了,“没有比我的兔子更可爱的小动物。”

  小朋友哼了一声,没说什么,打电话回家,让父母来接他。小朋友走了,雪丽还在生气:“哼,我明天就让所有的小朋友都不理她,看她还敢说我的兔子不好。”

  汉斯觉得问题严重——雪丽竟然开始预谋报复了。他打电话到那个小朋友家,了解情况。原来,那个小朋友心情不好,因为她养的小兔子,在前两天已经死了,所以今天才和雪丽闹翻。了解这些情况后,汉斯建议雪丽和她朋友通个电话,两个孩子在电话里聊起来。聊着聊着,雪丽竟然哭了起来。原来,知道好朋友顶撞她的原因后,雪丽觉得,自己很对不起朋友:“她一定很伤心,我……我要送给她一只小兔子,和白白一样,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

  雪丽哭了,汉斯却暗暗地感到欣慰:无论孩子以后是否能成功,至少她有颗金子般的心。其实,这只是汉斯教育女儿的几个小故事,更多的故事,融入在每天的细节里。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不是讲两次大道理就能做到的,需要每天,甚至每时每刻。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