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早期教育 > 智力开发 > 外语教育

关于小学外语课开设的几点思考

本文Tag标签:外语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语教学在教育界受到普遍关注。为适应形势的需要,近年来不少有条件的地区,尤其是沿海开放地区,开始在小学的中高年级开设英语课。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的外语教育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也没有制定统一的小学外语教学大纲,但政策上支持部分城市在小学进行外语教育,并鼓励社会力量从事低年龄段的外语教育。

  由于低年龄儿童对外语的学习具有年龄及心理上的优势,在小学阶段开设外语课,有可能促其以后外语学习的成功。但由于目前中小学衔接不尽如人意,教学中存在浪费现象,学生的总体外语能力与初中开始学习外语的学生并无明显差异。

  这种现象并非否定了小学开设外语课的必要性,而是对中小学外语教学的衔接、教材的编写、内容方法的系统性、整体性与一贯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小学阶段开设外语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直是外语教育界及政府教育部门争论不休的问题。

  本文从心理学及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力图探寻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及适合儿童外语教学的方法途径,以期对外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启发。

  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时期

  (一)脑功能的成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为小学生学习外语提供了可能心理学一般将个体3—6、7岁这一阶段称为幼儿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脑重增长迅速,至6、7岁时接近于成人水平(达到成人脑重的90%),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成熟和发展。

  神经纤维及分支增多并迅速髓鞘化。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儿童在6岁末,几乎所有的大脑皮层传导道路都已鞘化,这有利于神经传导更准确、迅速。同时,幼儿期大脑皮层各叶相继成熟,皮层抑制功能迅速发展,第二信号系统(言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这使儿童具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生理机制。

  (二)心理语言学为小学阶段开设外语提供了理论依据心理语言学(Psychlinguistics)认为,语言产生于个体认知发展的一定阶段。

  皮亚杰(JeanPiaget)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每一阶段诞生与上一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标志儿童获得了适应环境的新的方式。

  其中他将1.5或2岁—7岁这一年龄段称为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产生的标志就是儿童开始使用象征符号,儿童的符号系统开始形成,而语言的实质上即是一种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并约定的象征的符号”。在此阶段让儿童接触第二语言,符合其认知发展的特点。

  (三)小学一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适合进行外语教学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1.5岁左右—6、7岁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儿童从出生到1.5岁左右是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从1.5岁左右开始,儿童即进入语言的发展阶段,从语音、单字,到电报句(双词、三词组合)、完整句;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严谨到灵活;从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灵活,儿童的语言逐步走向成熟。

  在有条件的家庭,双语可以在这时同时进行,幼儿可以自然而然地在两种语境中掌握并运用两种语言而不使其相互混淆。这说明儿童很早就已具有接受双语教育的能力,因此第二语言学习宜及早开始。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