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资料库 > 儿童 > 攻心为上

当孩子悲伤时

本文Tag标签:孩子悲伤  

  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但在生活中,常会有使孩子悲伤的事发生。由于孩子幼小,不会主动调节白己的情感,遇到伤痛的事情、或垂泪,或默默地生气,因此,父母关心孩子、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孩子摆脱伤痛和失望,使孩子愉快起来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一发现孩子闷闷不乐时,无论工作或家务多忙,父母也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淡,诱导孩子说出难受的心情,但切勿强迫、勉强,而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已不高兴,父母也难过,他们愿意帮助自己、从而自觉自愿地说出缘由。父母应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述,然后“对症下药”。事实上,很多事一经讲出,不快也就消失了。

  二、转移孩子的注意。有些孩子固执,不肯较易表达或者无法确切地表达自己的心境,这时,父母得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如,拿出他平时最喜欢的玩具,图书,把他的小伙伴请到家中与他一起玩;带孩子去动物园或郊外散步。这些新颖、强烈的刺激无疑会分散孩子的注意,使其在获得新乐趣的同时自然忘掉原本的不快。

  三、允许孩子自由地表现悲伤。孩子的个性各不相同,因而悲伤时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哭泣,有的则默默不语,父母应该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他的悲伤,孩子在哭泣时,父母千万不能要求孩子憋住,其至可以不要去劝阻,因为一个人尽情地哭过之后,心情可重新恢复平衡,当孩子痛打“娃娃”或砸玩具时,父母的任务不是去指责,而是设法通过语言或行动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如蹲下来拍拍“娃娃”说:“娃娃,你疼吗?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就跟妈妈讲,妈妈的办法可多呢,她会让你高兴起来的。”孩子听到母亲的暗示,自然会停止“暴力”,如果孩子仍不愿与父母交谈,希望单独思考,那么父母也就不要在旁唠唠叨叨。

  四、丰富孩子有关的生活经验。孩子悲伤时,父母应予以开导,教育孩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如父母可能短期出游,或在节假日把孩子送到他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家小住,孩子一旦有了这种分离的经历,便能渐渐地把分离看成是一件很平常、很正常的事。也可让孩子尝尝伤痛的味道。对那些生活在优越家庭环境中,一切过得都顺利的孩子,父母不妨让他们尝尝伤痛的滋味如给孩子讲一个悲伤的故事或童话,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痛苦。父母也可向孩子讲述自身所经历过的,悲哀、不幸,苦恼以及自己是如何对待的。这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同情心,更重要的是,故事中主人公以及父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处理方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以后孩子一旦遇到什么悲伤的事,才不会感到突然,不至于束手无策,难以解脱。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