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资料库 > 班级教育

行为及纪律的管理技巧

本文Tag标签:管理技巧  

  绪  论

  国有国法,用以维持社会体系的功能运作;校有校规,用以维校务的正常运作;班级虽小,仍无例外。就社会学角度来说,班级自成社会体系,成员朝夕相处,互动频繁,如同学校一样,需要制度化的常规,明确规范成员的活动。班级教室管理最令教师穷于应付的应属班级学生行为及秩序方面的问题。在中学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狂风暴雨期,许多的不当行为常在校内发生。因此,教师要有效防患和管理班级学生的行为问题,必需要有一些基本原则和技巧。

  壹、班级常规的意义

  班级常规是学生在教室内日常生活的一种规律,也是教师或教师和学生共同合适地处理教室中人、事、物等因素,使教室成为最适合学习的环境,以易达到教学目的的一套有系统或不成系统的规则。这一套规则由教师所订或师生共同约定,用以配合教师教学或指导班级活动的进行,使学生建立一套稳定的生活模式,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如何作为,也知道别人对自己行为的期望。

  贰、班级常规辅导的注意事项

  一、在建立班级常规方面:

  订定合适的班级规约以为学生日常作息活动的准则是教室管理的重点,规约的拟定可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但若太过严苛或执行不当则会有反效果。班级规约的研订应在第一周内完成,教师可与同学一同订定并张贴于教室布告栏中。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规约内容使学生了解并且愿意遵守。尤其是在学生的行为准则方面更应让学生知道奖善罚恶。

  订定班级常规应该注意下列原则:

  班级常规必须符合三个标准:(1)明确,(2)合理,(3)可以执行。当然,简单也不容忽视。

  不可一次规定太多规则,一般而言,以五~十条为宜,须等学生己学会一些规则后,再逐渐增加。如一次订得太多,等于没有目标一样,每一条规则,表明一件具体行为。

  常规内容必须以书面明示,不宜仅以口头约定,文字亦不得含糊不清。

  学期一开始就订定班级常规,第一天是订常规最好的日子,以后可利用班时间加以订定或修改。

  有效的常规是:(1)描述清楚,(2)正面措词,(3)简短扼要,(4)数目不多。

  班规分成「通行」与「单行」法规。通行者,即上课、下课、排队、打扫等常规;单行者,即针对破坏、偷窃、打架、喧闹问题行为之正负加强。

  班级常规可贴于公告栏,或印制成小卡片分发给同学。

  一时办不到(如年龄太小)或较困难的行为标准,暂时不要订定,或将其分解成数个次级班规,分层实施辅导之。

  二.在班级常规辅导方面: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始业时的常规辅或教师新接班级时的初始辅导,务必切实把握,有效运作。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塑造和谐愉快的班级气氛,教师更容易发挥积极的影响力,协助学生建立常规。

  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强化班级组织功能,再予适商授权,可有效迅速地建立班级常规。

  良好班级常规的建立,常非一朝一夕,教师应有耐性,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使之有效、扎实地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

  了解学生是未成熟,尚在学习中的有机体,其情绪可能不够稳定,常规学习效果可能因人因常规而有所不同。

  为了方便,常规的订定与辅导往往将常规分成几项,更重要的,让让学生有统整的了解,前后一贯地遵行。

  常规的辅导,事实上即为全生活的辅导,学生所应习的常规很多,实在无法一一列举,因此,辅导时,除已列常规外,还不能忽视偶发状况和类似潜在课程领域内有关生活上应该注意的行为之辅导。

  各种常规,学生遵行情形如何,显现行为是已符合要求,教师应随时追踪视察辅导,如透过班级干部组织,责成同侪间相互扶持提醒,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提升班级常规辅导的实效。

  和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放学后常规的表现情形,做为在校继续辅导的重要参考,同时,亦可要求长协同监督辅导学生,不分上学、放学均能持续督导学生遵行班级常规和学校的校范。

  不同年龄层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行为特质,在班级常规辅导时,应特别留意,避免造成学生的挫折与困扰。
参、若学生违反班级常规的处理原则

  一、管教学生应以可见的行为为主:

  有效的管教,其先决条件是,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可见行为上,学生的行为,要待表现出来后,方能判断是好是坏,该赏该罚,可接受或不可接受,老师千万不可仅凭笼统模糊的感觉,就「修理」学生。管教学生如果无的放矢,非但违反原则,效困等于零,且易产生不良副作用,尤其在似乎是集体起哄时,更必须明确地找出可见行为的行为人来处理,而忌讳连坐式的统统有罚,如此,有些学生固然是咎由自取,却也有人遭受池鱼之殃,只是面对老师的权威,敢怒不敢言,这是极其不当的处理方式。

  二、清楚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

  有效的管教,应先订定学生常规的行为标准,务使每位学生确实明了何种行为是好的,何种行为是坏的,何种行为可以接受,何种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师生可运用透过共同讨论的方式,作明确的约束,以为共同遵守的准绳。千万不可由教师暗立规则,或随兴之所致,信手拈来,更不可由教师个人好恶,或过度情绪化,而致随意管教,如此方式将造成学生的动辄得咎,不得安宁,不但管教无功,亦将造成班级气氛的分离,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三、避免惩罚不良的行为:

  有效的管理,应该极力避免惩罚不良行为。管教学生,非在实不得己的情况下,不宜使用惩罚。目前除教育行政单位一再申明禁止体罚外,一般心理学者也都反对采用惩罚的方式,尤其是报复性或泄忿式的惩罚。理由如下:惩罚会摧毁师生间应有的和谐关系,妨碍情感的交流;惩罚只对不良行为暂时压制,不能使它永久根绝;惩罚只告诉学生何者为非,没有告诉学生何者为是,缺少教育学生的正面的和积极的作用;严厉的惩罚,往往连带引发学生的焦虑或憎恨情绪,使之不喜欢班级,不喜欢学校,而不愿就学;惩罚造成学生恐惧心理,有碍创造力和潜能的发展,是一种反教育的管教方式。

  四、要以好的行为取代坏的行为:

  有效的管理,应指导并鼓励学生以良好的行为取代不良行为,以免学生的行为领域顿成-真空状态,致使其它的坏行为乘虚而入。

  当学生的某种不良行为因无人理会,或暂时受到禁止,应马上提供一种可被接受的行为来替代它的地位,藉以占据该生的心思,分散也的精力,不然,其它不良行为会接踵而来,造成管教上的困难。

  五、找出不良行为的肇因:

  有效的问题行为辅导,应该先找出学生问题行为的肇因。不同学生虽然表现相同不良行为,却可能由不同原因造成;反之,不同学生受不同因素的刺激,可能产生不同的不良行为。不同原因应该运用不同的辅导方法,所谓追根究底,擒贼擒王,追寻不良行为的真正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是辅导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则。比如,同是偷窃,有的同学可能因为匮乏,有的可能是因为心理的失衡;同样打架,有的可能是基于报复,有的可能是受到同学的怂恿,这些不同的因素,都会影响辅导的方法。

  六、机动选用合适的处理技巧:

  机动选用合适的处理技巧,是问题行为辅导的重要原则。处理技巧,如同医生的处方,处方不对,自然无法治病,选用的处理技巧不能适用于处理的问题行为,辅导自然无效。其次,问题行为的辅导,经常是一个持续性的历程,在此一历程中,须根据学生进步的情形或心绪的转化,考虑运用不同的适当辅导技巧,以收到良好的辅导效果。

  七、敏于知觉问题行为的存在:

  敏于知觉问题行为的能力是问题行为辅导的重要条件。导师敏于知觉问题行为可能发生,即可辅导在先,使之消失于无形;导师敏于知觉问题行为之存在,可立即施予辅导,使之改过向善;导师敏于知觉本班的学生状况,可以了解本班先要先要建立何种常规,次要建立何种常规;导师敏于知觉不同的学生可能发生不同的问题行为,而及早选用合适的辅导技巧,分别实施辅导,终能收到辅导的效果。导师如果缺乏敏觉力,而无所用心,则班上同学可能有偷窃者、撒谎者...,导师均将无知晓,遑论处理辅导了。

  八、有效借重学生同侪或运用社会资源:

  有效借重学生同侪力量或运用社资源,实施问题行为的辅导处理,可以使班级经营和学生问题行为之处理发挥更广的效果。目前的社资源丰富,人力充沛,导师可善加运用,以协助辅导学生处理问题行为,再者,学生同侪间相互影响力很大,导师也可善为借重,不但可减轻导师负担,更可提升问题行为的辅导效果。

  肆、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技巧

  一、培养学生自律能力:

  学生如能自我约束将可减少许多教室管理问题,要培养这种自律的能力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1)利用各种机会,指定某些任务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培养学生在教室内的礼节及同理心。

  (3)要求学生准时认真完成各项功课要求。

  (4)避免滥用教师之权威和命令,禁量由学生自行判断,解决问题。

  二、预防不当行为的发生:

  教学情境很少是突然间失控的,学生不当行为的发生也非偶然,乃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最佳的教室管理乃是防患未然,使不当行为有发生时机。以下是几项可行的策略:

  (1)关怀并支持学生:倘若能叫出学生名字,了解各自专长、特征、兴趣、个人问题,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鼓舞,行为问题自然会减少。

  (2)公平善待每一位学生并尊重他们:教师不可偏袒某位学生,以免其它学生感受不平,造成学生的嫉妒、不满。教师应将每位学生当作独立、有尊严的个人而尊重他们。

  (3)提供机会让学生协助教师处理事务:例如请那些有行为问题倾向的学生偶尔帮忙教师整理资料,或为班级服务,可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注意及正面的期待,从而减少不当的行为态度。

  (4)保持一致的行为标准:当班级规约,行为准则建立之后,教师在执行时应确实遵守,不可前后不一而使规约失去公信力。

  (5)发展班级的凝聚力和忠诚感:教师应提供各种全班活动的机会,如郊游、舞会、班歌、班旗等。此外与其它班级的竞赛活动也会有助于发展全班的隶属感和荣誉心、忠诚感。

  (6)利用肢体语言,如眼神、手势:对于少数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当行为,例如不注意听讲、说悄悄话、左顾又盼等,教师可利用眼神来制止学生的这类行为。有效地利用目光接触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回复到正常的学习活动。此外,利用一些小手势也可以纠正学生轻微的不当行为。如果目光和眼神无法引起学生注意时,教师可以离开讲台,趋近学生位置,轻敲其桌面或小声要求学生停止不当行为。

  伍、创造良好教室秩序的原则

  班级的经营必须能塑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班级的管理要具成效,就必须去塑造积极性的班级气氛,其策略大致如下:

  一、要有常模:这是师生共同期盼的某种行为标准,亦即班级公约的基本要求。有了明确的班级公约,班级学生的行为表现才有准则,才不致脱序。

  二、要有期望:师生对于其班级都要有共同的期许,每一个成员都有共同的期许和目标就会团结和谐,班级秩序自然良好。

  三、要有吸引力:意指班级成员相互尊重的程度。鼓励建立同侪情谊,但不是分裂排斥的小团体,班级内的冲突自然减少。

  四、要能沟通:班上成员要能有相互表达意见的机会,并都能热心参与班级活动。

  以上四种策略可供教师在营造良好班级气氛参考。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可以从该班级的气氛中察觉。建立并维持适当的班级气氛可说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陆、结 论

  教师在班级经营中,为了秩序的维持,除了权威性的运用,应也不时加上真诚关怀,恩威并济,软硬兼施。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同理心、尊重心不能拾去,让学生心服,不只是口服;让学生感动,不只激动。而这些良性的成果,就隐藏在每位教师理念中,校园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共识到此理念,相辅导的生根必能札实,学生感受到的是一个辅导文化摇篮中的个体,相信在教师权威关怀双管下,真诚同理尊重心下,让每位学生,得有尊严,学得更愉快。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