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资料库 > 班级教育

如何帮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自我控制法的应用」

本文Tag标签:自我控制法  

  一、意义

  自我控制(self-control)是一种行为管理的方法,一个人藉此方法可以改变或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某个特定目标。

  二、自我控制的步骤

  步骤一:自我观察

  一般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种种行为表现的程度。习惯性行为,会变得自动自发。如果有机会仔细观察自己的行为,行为经常会有所改变。自我观察即是系统化观察自己的行为。这些观察不单单只是注意自己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而还得针对某一特定行为,进行持续观察并且记录出现的次数。如果密切掌握自己的行为,行为是会有所改善的。

  如:有位老师对班上学生不以举手而用叫喊的方式发问或回答问题,深以为苦。学生或许知道自己在叫喊,但是并不知道他干扰别人的程度,以及为何必须中止这种行为。老师可以设计一张表,让他们记录每一次冲口喊叫的行为。学生可以划记来看看行为出现的频次。单单观察喊叫的频次,可以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次数。观察提供了回馈,促使个人运用自我增强及自我惩罚等其它自我控制技术,来控制他的行为。

  步骤二:自我增强

  许多行为改变技划有赖于外在的增强,例如:同事、父母、老师,或友伴等的激励。然而,当事人可以提供结果给自己,来增进或运用技巧协助减少行为频次。自我增强的实施方法很多,如何选择,取决于当事人想要采取哪种形式的增强。而采用的方式,亦可依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考虑。因此,当事人在运用自我增强技术时,须对自己哪些行为要增强?何时增强?该给自己多少份量的增强?作适当的选择。自我增强方式的选择,系取决于当事人的年龄、能力、及问题的特性。

  如:在班级情境中,以自我增强施行在学生身上,通常要仰赖老师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设定所要增强的目标行为以及增强的份量,假使学生自己决定,他们可能对自己的要求过于宽松,并且未有良好行为就奖赏自己。

  步骤三:自我惩罚

  自我惩罚是指当事人在表现某一特定行为之后,自己对它付出所厌恶的后果。如同自我增强一样,自我惩罚也需要当事人观察其目标行为的表现,而后对这一结果给予惩罚。行为的观察提供了何时应予以惩罚的讯息。

  自我惩罚在行为改变技术过程中很少被单独使用,理由很多。一般的看法是,使用基于惩罚的方案并不可取。惩罚方案也许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如哭闹、侵犯性行为等。而且,惩罚方案并未教导当事人什么才是适当的行为。到后来,当事人通常都会发现,惩罚方案不像以正向增强为主的方案那么好用。

  自我惩罚通常是含括在自我增强的计划里。为期望行为而给予的正向增强,若辅以不良行为处罚方案,效果常会增加。如:老师在学期一开始,即要求学生就家庭作业实施自我计分,另外,如上课迟到、打架、喧闹等行为发生,就要学生自己扣掉已得的分数,学生不可能像给自己增强那样热衷于自己惩罚的后果。

  运用自我惩罚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求当事人自我观察,以取得所要改变的行为数据。选择当事人嫌恶的后果,当出现不良行为时,当事人能够且愿意自己执行这种惩罚。明确分辨那些行为是要予以惩罚,那些是要奖励的。同时运用自我惩罚与自我增强的方法,来确保行为的发展。

  步骤四:替代反应训练

  训练当事人做出可防碍或取代他正试着控制的另一种反应行为。其目的是以另一种反应来替代,或改变反应的方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运用替代反应的方来控制自己行为。例如我们会紧抿着嘴来抑制自己,以避免在某一特殊场合中发出不当的笑声;或是闭紧双眼来避开令人紧张刺激的情境。这些例子,即是自己以另一种反应来控制原有反应的行为。
就自我控制技术来说,替代反应训练是以另一种反应替代一种不希望出现之行为的特殊训练。每一个人都能运用这种技术于日常生活中,以防碍或替代不希望有的行为反应。最普遍的替代反应训练是运用在焦虑的控制上。当事人以替代反应训练来抑阻焦虑反应,最典型的方式是训练当事人做深度的放松后,有些人确能改善紧张或使肌肉松弛。当事人为放松自己,或许可以做一些有益于放松的事,如想一些令人高兴的事,通常会有效果的。

  如:老师发现小丁已经国二了,却还有吸大拇指的习惯。于是老师建议他,每当想吸大拇指时,就尽量尝试去做别的事,来打消这种念头。老师和小丁一起决定让小丁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口香糖,当他想将手放到嘴里时,可以用吃糖果或口香糖来取代,几个星期后,很明显的小丁成功地减少吸大拇指的次数。

  步骤五:刺激控制

  我们的行为常受到各种情境、人、及环境中其它事件或刺激的影响。例如一个人在家和在学校里所表现出来行为,就是不一样的。由于每个人的学习经验多少有些不同,因此,其行为往往因某些情境因素而受影响。能了解哪些刺激会影响行为的人,就可以掌握所处的环境,以使期望行为尽可能出现。

  假如在某一情境中,某适当行为能够表现出来,就让当事人在那个情境中开始作同样地反应行为。一定不要有令人分心的刺激引导当事人在那个情境中作出不良的行为反应。刺激控制为辨识个人行为的情境,而后予以变更或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环境,使预期的行为更有可能发生。

  如:老师发现小李最近的成绩一落千丈,于是,下课后找小李谈谈。原来小李有一群朋友最近开始在一间旧仓库后面游荡,闲来无事就来个饮酒盛会,小李原不喜欢喝酒,但他很难说「不」,事实上是不可能去拒绝。于是,老师给小李一个建议,要小李和那些朋友离开这间旧仓库,到别处去打发时间,从事溜冰、打保龄球、或带朋友到家里听录音带等其它活动,这样他们就不会老是躲在仓库里饮酒作乐。过了几周后,老师仍然支持小李努力控制其生活环境,他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了。

  步骤六:自我指导训练

  自我指导为由当事人自己提出建议或评论以控制自己行为。例如人们在做错一件事后,常会自我谴责、发誓不再犯错或骂自己三字经;而在做了件漂亮的事后,又会以许多正向的字眼,诸如「我真棒」、「太好了」等字眼来告慰自己。人们经常在做某些事之前,先给自己一些指示或演练,如当一个人要去应征新工作,在会见未来的老板之前,他可能先私下提醒自己举止应当如何,这些话有助于适当行为的出现。

  如:学生做功课或做事情常易冲动而错误连连,这时候,自我训练可以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做起事来更细心。学生在做一件事时,可以教他们问自己一些有助于正确完成工作的问题。在教室里,可以训练学生问自己一些问题(如:老师要求我做的事情是什么?)于是学生学会了谨慎地介定工作以回答问题(如:我要一字不漏的把黑板上的字抄下来)。然后,在做功课时,小朋友可以借着自问自答的方式来检察这项工作是否做得够好(如:我做得怎么样了,是否符合老师的要求呢?)

  运用自我指导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求当事人自我观察,以取得某项行为发生的资料。简单地列下一些当事人可以告诉自己的事情,以帮助预期行为的出现。把自我评语加入自言自语中,当一个人做对一件事时,他会对自己夸赞一番;相反地,当做错事时,会对自己有负面的回馈。因此,自我指导训练可以把自我增强和自我惩罚的好处合并起来而发展出适当的行为。

  三、行为的检测

  为有效评估自我控制过程的效果,对行为做审慎的检测有其必要。检测的工作包括:明确界定所要改变的行为,测量行为发生频次等。各种观察和计量行为的方法,都可派上用场。计量行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简单记录或计次。评量结果以图表表示,一般人很快就可了解某一行为的改变,或自我控制实施的成效。

  四、结语

  在班级经营里,与其大声责骂或想尽办法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不如帮助学生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学生借着自我的观察了解自己的行为表现,再藉由自我的增强和惩罚发展出适当的行为。学生能够自我控制,才是治本的良方。我们觉得老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情境中,适当地导入自我控制的方法,如:交代功课或者处理问题行为、或是协助学生解决困难….等情况下,让学生渐渐地学会自我的控制,将学生的不良行为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自我成长,学生能够自律,班级经营也就得心应手啰!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