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为家长开“育儿处方”

本文Tag标签:心理健康  

家长:“我儿子对学习不感兴趣,非常好动,还经常咬手指、捏鼻子,是不是患了‘多动症’?”

老师:“孩子患的并非是‘多动症’,而是‘感觉统合失调’。”

  “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受到了众多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我家小孩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性格脾气暴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儿子做任何事情都慢,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我该怎么办?”……4月30日,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江门市财贸幼儿园团支部在其幼儿园,举办了“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受到了众多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多动并非一定是“多动症”

  一位家长正在对老师倾诉自己的“苦恼”,她说,她儿子对学习不感兴趣,非常好动、不安,还经常不是咬手指就是捏鼻子,她怀疑儿子患了多动症,但是,幼儿园的吕院长听了她儿子的情况后却说,孩子患的并非是“多动症”,而是“感觉统合失调”,这是现在很多儿童都容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则是因为活动空间狭窄有限,孩子的感觉系统得不到充分的配合。

  吕院长说,纠正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好好地玩,最好到户外去奔跑、爬树、涉水、玩泥沙,多接触大自然,经常去晒太阳、看花草,这样对孩子身体各方面的控制能力的锻炼非常有好处;另外,我们的一些传统的游戏如跳房子、滚铁环、掷沙包、跳皮筋、捉迷藏等,也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感觉系统发展的,因此,无论是幼儿园的老师还是孩子家长,都应该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如何对待攻击性较强的孩子  

  吕院长还举例说,有的孩子攻击性很强,即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也会咬人,掐人甚至是打人,如果在婴儿期对孩子的这种以打人来发泄情绪的行为不进行及时矫正,那么当这些行为高频率发生时,就很有可能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攻击行为。

  针对这种行为,吕院长解释说,攻击性行为多见于男孩,以学前期最为多见,这种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婴幼儿阶段。

  如何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呢?吕院长说,她们幼儿园一般采取“转移注意法”,即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孩子情绪紧张或者怒气冲冲的时候,用一些有趣的事情转移其注意力,例如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者下棋等。平时还注意给攻击性强的孩子树立好的行为榜样,如让他多与那些攻击性不强的孩子呆在一起,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变得平和。吕院长说,矫正攻击性强的孩子,还需要家长的配合,首先家里应该有一个民主的环境,不让孩子养成“霸王”习气;另外,不要对孩子进行体罚,因为体罚往往增加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对儿童的攻击行为起了示范作用。

  培育孩子六大基本素质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心理健康的?谈到这里,吕院长提到了“6种基本心理素质”,她说,很多人一谈到培养孩子成长,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他们的智力,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似乎成绩好的孩子一定会有出息,其实,这种看法不全面,不少研究材料表明,世界上很多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在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才占1/3,而非智力因素却占2/3,而非智力因素就是指心理素质,因此,优秀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成功的基础。

  吕院长提出,礼貌、同情心、诚实、坚强意志、集体主义精神、热爱劳动等6种基本心理素质是儿童必须具备的,而判定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大致有如下几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有的孩子喜欢在入睡时由母亲抚着、有的偏爱吃某类零食等,这也属于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并非心理疾病;良好的个性,即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正常的心理素质,无过分畏惧、惊恐、焦虑表现,喜怒哀乐表诸于色,活泼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会显得好奇兴奋、念念不忘;善于与人交往善于与同龄人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能与人平等、友好、和谐地相处,无猜忌,无严重的嫉妒心理,无明显的凌弱欺小行为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