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成功感的教学策略初探

本文Tag标签:  

    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情感成份,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自尊感的满足将使幼儿感到自信,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对良好品德个性品质的形成很重要。因此,成功感的培养是幼儿园学具教学法实验中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我园于2000年10月份,运用六型学具在小班进行了成功感教学的实验。积极运用评价策略,精心组织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幼儿,在培养幼儿成功感教学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老师运用评价策略,激发幼儿成功感

    幼儿成功感是建立在良好的自我评价上,幼儿对成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年龄越小的儿童受成人评价的影响越大。我们对36名小班幼儿进行实验前测,就有33名幼儿(占91.6%)根据成人的评论来评价自己。因此,在学具教学中,我们运用以下评价策略。

      (一)积极正面评价

    在学具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用不同的方式给予积极评价。如当孩子能照模照样拼搭出物体时,我们及时说:“你真行、真能干”;当幼儿翻转练习时表扬“你比以前快多了”;当幼儿想象拼搭出物体时,教师说:“你真会动脑筋,能搭出与别人不同的东西”等夸奖性的语言表扬,同时还会对幼儿点头微笑、摸摸头或发给红星、小金花图片给予表彰。除表扬外,还常用些鼓励性语言来培养幼儿自尊自信。如幼儿正在完成他感到困难的任务(刚开始两只手翻转和拼插物体等),教师鼓励评价“你只要愿意做就能做好”或“看你的练得多认真”或“多能干的男子汉”对他们已做的事情可以不加评论。特别注意,即使幼儿没有取得成功,也赏识他们所作的努力。如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关注有几个未完成的幼儿,适度降低要求。“我知道你拼搭时多么努力”或“我真为你自豪,你确实努力去做了”或“拼搭时要花一点时间,你确实一直在坚持,我相信下次你一定能学会”等淡化幼儿挫折感。恰如其分给幼儿良好行为以积极评价,不仅使幼儿体验到快乐和满足,激起上进愿望,也增进了幼儿的成功感。

      (二)多侧面具体的评价

    小班幼儿思维形象、具体、直观,教师的评价就要体现具有针对性。避免抽象空泛。评价角度上更加多样化、多侧面,避免评价标准单一、范围狭小。如果只注意操作速度或造型,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优越表现,不予评价反馈以致幼儿获得成功的机会减少,潜在能力被埋没。如幼儿在做翻转讲练时,评价说“××速度真快”“× ×以前一只手,现在会双手翻学具了”“××真守纪律,翻好就坐正”“××把学具只朝前(后)打一个滚,绿底色就出来了”等等,教师从速度、进步、纪律、方法多角度具体评价。又如在培养动手操作活动中,有的幼儿颜色配置的漂亮;有的作品造型好;有的幼儿操作方法好,有的幼儿拼搭物体数量多,有些幼儿动手操作快等,教师全面地观察幼儿各方面的表现,找出每一个幼儿的长处与进步,从多侧面评价幼儿。这种多方式、多侧面具体积极评价,让每个幼儿都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为幼儿学习互相评价及自我评价提供了示范。

      (三)多纵向评价

    每个幼儿成长速度不同,能力特点不同,教师就不能操之过急,对幼儿的要求不能过高。在评价幼儿行为时,要多关心幼儿活动过程;多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不能只关注活动的结果;同时尽量减少横向比较,即与同班同年龄幼儿的比较。更不能用某个孩子的短处与别的孩子长处作比较,对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多做纵向比较。如“你现在喜欢玩学具了”→“你进步了,会双手翻转学具了”→“又进步了,你会用棒棒拼搭飞机了”→“你进步太大了,会搭站起来的桌子了。” 又如在自我评价时,刚开始不开口→“你会说自己搭得好”→“你又会大声地说自己搭得好在什么地方”。也许这些孩子在达到某种程度时,别的孩子比他高出一个甚至几个层次,但我们善于使用纵向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感。

      (四)适当合理的评价

    首先对于能力弱的幼儿经过努力取得的成果,在我们给予积极评价时,要注意不能为了满足幼儿暂时的成功感而滥用表扬、虚假吹捧,这样只能使幼儿获得脆弱而虚幻的成功感。其次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为了避免他们骄傲,也不能给予过多的表扬与物质奖励,而是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教学实验步骤,上学期以教师评价幼儿为主,而且评价是渗透目标。其目的:一是让幼儿体验成功,二是为幼儿学会自我评价并为实现自我评价引路,使幼儿明白评什么?怎么评?对评价对象、标准、内容有了较深的了解和认识。

    二、引导幼儿互评和自评,培养幼儿成功感

    小班第二学期开始,我们设计了以成功感为主要目标,其他认知能力为渗透目标以引导幼儿互相评价或自我评价为核心的教学活动。

      (一)引导幼儿互相评价教学设计

    如何让4岁的幼儿能发现同伴在学具活动中表现好,好在哪,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让被评价者从同伴的积极评价中获得成功感,我们认为这既是成功感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不但受成人评价的影响,也受同伴的影响。

    1、以幼儿的学具操作活动为载体。幼儿的成功感不是凭空产生的,须以各种认知操作活动为载体和途径。教学实践中,我们反复研究、比较,认为以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为载体引导幼儿互相评价为最佳途径。因为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有速度、颜色、造型、方法等具体直观的表现,幼儿易观察表达。

    2、以教师评价幼儿为铺垫。活动开始时,一般以游戏形式做一些翻转练习,教师从不同角度给予积极评价,此环节不是重点,所占时间不长。

    3、以教师示范的办法让幼儿学会评价。此环节设计为:由执教教师请另一位带班老师同时间内操作拼搭不同物体后,两人各自说对方搭得好,好在什么地方,然后执教老师摘要求:请小朋友拼搭物体,然后看看你身边的小朋友谁搭得好,好在哪?是颜色美,还是造型好……。两位老师一起操作,互相评价的示范非常直观,使孩子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一做就对。同时设计时注意摘要求要具体、简洁、清楚,否则不是幼儿不会做,而是老师未交待清而造成幼儿受挫,因此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应考虑是否让孩子体验到成功。

    4、孩子进行相互评价时,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进行再评价。即教师及时积极评价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如孩子评价别人,“我觉得××搭得好,他用三角形、正方形搭出了房子”,教师“真能干,你说出他的造型好”;有的孩子这样评价“我觉得××搭得好,她用红棒棒、绿棒棒、蓝棒棒、黄棒棒拼出漂亮的花”,“哟,你看得真仔细,发现她的作品用色好,还会用漂亮这个词来说”……每当教学到此环节时,会发现有趣的现象,当某孩子听到同伴夸自己时,马上就笑眯眯的,说者听到老师夸自己说得好时也马上笑眯眯。这样不仅使受到同伴的评价的孩子体验到成功,而且评价同伴者也得到老师的夸奖而感到自豪与成功。同时,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相互评价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引导幼儿积极、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方法设计

    幼儿的自我评价是激发幼儿成功感的“催化剂”,在教学设计时,与引导幼儿互相评价相同;选择动手操作为载体,由两位老师示范自我评价方法(两名教师各自拼搭物体各自说自己搭得好,好在哪)。马上引导比较自评与他评的不同。两名教师做了自我评价示范后,幼儿展开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在幼儿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任务一是鼓励幼儿积极自评,找出自己的长处。二是引导幼儿客观自评,没说准或说漏的地方,先肯定他然后帮助补充。三是多角度评价幼儿的自评,如“你说得真准、的确蝴蝶的颜色美”或“说得好,你们看他是不是搭的小鱼多(并展示)”。或“不错,你今天能开口说自己,真替你高兴”,对胆怯幼儿的发言给予肯定,帮助树立自信。

     在幼儿学习的互评和自评环节,要保证其时间至少占整个教学的三分之一,还可设计“接龙说说”的游戏,做到面向全体。在进行幼儿互评和自评教学设计时,有时以其中之一为一节课,有时放在一节中。在结合使用时有时教师先评,然后幼儿互评,最后自评。有时先让幼儿自评、互评、再由教师做补充性评价,可视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水平灵活设计。

    三、因人施教,面向全体,让每个幼儿享受成功的喜悦

    能力较强的幼儿,常能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很少产生过分沮丧和自卑,而那些能力平平或发展稍落后的幼儿,缺乏自信,易被人忽视,成功的体验就少。怎样做到因人施教,面向全体,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呢?

      (一)分组教学,提供机会

    按能力差异分成两组,要求不同。如在互相评价中要求语言表达强的孩子能说出别人2条以上的优点,而对能力弱幼儿只要求说一条即可。在动手操作中,要求动手能力弱的孩子,拼插拼摆的作品数量少一些,操作方法用拼插、拼摆都行。还如互评和自评教学中按组玩“接龙”游戏,分组教学让所有的孩子有动手、动脑的机会,也注意给能力较弱儿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自我价值感,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分层指导,提高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中做到对能力弱的幼儿多关注、多提醒、多指导,与他们讨论分析成功的方法。如有个幼儿翻转练习时总比别人慢,老师发现他只用一只手翻,双手配合不协调,当教师教给双手翻转的方法后,他很高兴地说:“老师,我会了。”

    四、锻炼培养幼儿的能力,让他们常体验到成功

    教师对幼儿的积极评价和幼儿互相的积极评价,是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培养成功感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最终目的是要使幼儿自身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不是单单依靠外部的表扬和他人的支持。因此帮助幼儿获得能力,是幼儿获得成功感的根基。幼儿期正是各种能力初步发展时期,自信与成功相伴,自卑与失败相依。在学具教学中我们充分注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耐心细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技能技巧,让幼儿的成功感扎根于实实在在的实践成就之中。

      (一)重复练习,掌握技能

    对于新授内容,视情况有时教学2—3次。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认知技能。我们提供多次练习的机会。如在活动区开设“学具练习区”,针对全班幼儿情况,每日轮流组织学习与练习,包括翻转、观察记忆、语言表达、空间知觉、计算、动手操作等能力的训练,我们发现幼儿在练习的过程中,获得初次成功后,激发了比平时更强烈的兴趣和努力,他们常常提出“我再来一次。”“我还要做”,强烈表现出再获得成功的愿望。经过多次成功的体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二)独立探索,经历成功

    随着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他们产生了强烈探索的需要。我们发现,幼儿在自由、独立探索中,对学具控制能力强,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多。我们常常设计创造性的活动,如“请你搭出喜欢的东西。”孩子操作时非常专注。“看,老师,我会搭火车”“我会搭飞机”……一个接一个报告自己的操作结果,成功的喜悦都蕴含在稚嫩的叫声中。幼儿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是由于自己的独立探索获得了成就,而不再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通过一年来对小班幼儿成功感的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收效。对实验班与对比班分别测查,要求幼儿分别用六型学具和积塑搭出你喜欢的物体,然后提问“你搭得好不好?”对比班有48%的幼儿说搭得好,45%的幼儿点头,7%的幼儿说不好,而实验班97.5%的幼儿说自己搭得好,其中12%的幼儿说“我搭得最好。” 回答完整(我搭飞机好)的幼儿占86.3%。对于“好在哪儿”问题的回答,对比班57%的幼儿不说话,用手指“这里”,30%的幼儿说不知道,只有13% 的幼儿能说出具体好在哪。而实验班100%的幼儿能从自己搭物体的造型、颜色、数量、方法等方面具体评价自己作品的成功之处。

    另外,实验班的孩子在自尊、自信、大胆活泼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小班。在礼仪儿歌表演、唱歌比赛等其他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情丰富,爱表现。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和能力较弱的幼儿进步最大。如吴帆,实验前测查要到另一房间,他不肯,并哭叫“我不去”,不动手、不动口,一问话就哭,对学具也是由不喜欢到后来能拼拼摆摆,教师对他多做个别指导和鼓励。现在不仅会动手操作,还能自我评价。唱歌比赛主动上台“我来唱”,荣获二等奖。还如王振冰、刘天洋(新生)等小朋友通过以操作学具为突破口,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了自信,带动了其他方面的进步。在今后的学具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幼儿成功感教学策略的探讨,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更多关于 的文章
  • 没有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