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幼儿园“小群体”的管理

本文Tag标签:  

    不少单位或部门,总有那么几个彼此有共同语言的知己结成的“小群体”。

    这种“小群体”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教师的某些需要,如友谊、业余兴趣爱好的需要等,不一定能在集体中全部获得,教师在切磋问题,或是打球、跳舞、闲聊、写字画画中,逐渐发现彼此有共同语言,有相近的观点,有相似的爱好,于是就会增加交往。这样,“小群体”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了。由于“小群体”是在成员之间互有好感、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一经形成,便带有较强的内聚性和排外性的特点.

    2.“小群体”成员由于有共同的利害关系,所以交往直接或频繁,思想交流和信息传递灵敏、快速而且流畅。“小群体”一般有不成文的规矩约束成员的行为,谁违反了这个规范,谁就会失去信任。在“小群体”中会形成具有权威性的中心人物,他对其他人有较大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利用以上特征,对“小群体”进行管理呢?我们或许可以从以下的实例中得到一些启示。

    某幼儿园语言教研组的李、王、刘、罗4位老师,利用王老师家多余的房子,办了个幼儿学前拼音学习班,有30余名幼儿参加。她们采取自愿交费的办法,收取了少量的听课费,一连办了两个学期,幼儿也的确掌握了一定的拼音知识。

    事隔不久,园领导闻听了此事。经验丰富的园长是这样解决这件事的。首先她找来这几位教师谈话,肯定了她们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不计较报酬,利用业余时间,在家为孩子上课,的确是够辛苦的。

    然后,让她们也回去好好地想一想,这样做有没有不太妥当的地方。最后留下“小群体”的中心人物刘老师进行个别谈话。在肯定了她的工作能力和成绩的基础上,园长让其了解教育局不赞同幼儿园进行拼音学习,拼音学习应放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同时园长还征求刘老师的意见,能否搞一个语言实验班,带领语言教研组的几位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并承诺在工作中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使其专长  得到发挥。刘老师欣然同意。

    做好刘老师的工作,起到了“做通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几位教师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担起了语言实验班的教改任务,使班上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几位老师还发表了不少有关语言教育活动设计方面的文章,并带动了全园语言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以研促教的作用。

    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并做好“小群体”的管理,对办好幼儿园,实现幼儿园的管理目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尊重而不轻视,亲近而不疏远。对“小群体”的成员不要轻视,首先要看到她是一个教师,应该给予尊重,在工作中要创造条件让她的专长得到发挥,而不是排斥她。联络感情,支持其正当行为,限制、消除其消极作用.

    做好中心人物的工作。中心人物在“小群体”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做好中心人物工作,往往能起到“做通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目标导向。领导要主动去影响幼儿园“小群体”的方向,使其目标与集体目标协调起来。教师的“小群体”类型按其目的、性质可划分为 :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健康型群体;因工作需要或学习兴趣而结合的积极型群体; 对现实不满、对工作消极,或有其他违纪行为的消极型群体。幼儿园领导对前两种应该给予实际支持,促其成长,使它的目标和集体的目标统一,对第三种则要疏导、帮助和教育,促其转化。最终,还应引导“小群体”中的老师融入大集体 ,并在集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学前教育》2000/7、8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更多关于 的文章
  • 没有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