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区托班幼儿社会性现状的调查研究

本文Tag标签: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突现,尊重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社会性也逐渐成为时代的特征与要求。国家教委在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要求“把培养幼儿社会情感和社会态度放在工作的首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舟山发展的宏伟蓝图也跃然纸上,经济发展的同时,激烈的人才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了“教育从娃娃做起的”的重要性,社会性发展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孩子成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但是现在的孩子的社会性究竟发展得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进行了调查研究,看看托班教育在活动设计、实施策略上还有哪些缺陷,并加以改进,以便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二、调查内容

    从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教育环境的创设这三个层面来看幼儿最后的有效发展。

    三、调查方法

    1、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为主的综合分析法。

    2、调查对象:选取舟山市四所省示范幼儿园共8个托班32人以及二所个私托儿所4人共36人被试。

    四、调查分析

    表一:2004年对托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创设

    内容 人数(人)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自信心 8 22.2 22.2 22.2

    人际交往 10 27.8 27.8 50

    行为规则 11 30.6 30.6 80.6

    民俗文化 3 8.3 8.3 88.9

    几种方式综合 4 11.1 11.1 100

    合计 36 100 100

    由上表可以看到:在自信心、人际交往、行为规则、民俗文化、几种方式综合的方式中,有30.6%的老师倾向于对幼儿行为规则的培养,27.8%的教师认为人际交往是最适合的指导方式,只有8.3%的教师选择了对民俗文化的教育。从调查结果可见,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的教育比较多,对民俗文化的重视不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表二:2004年对托儿社会性教育时间的投入

    2004年投入的时间 人数(人) 百分比(%) 占总天数之比(%)

    户外活动 无 0 0 25.3

    10天 15 41.7

    20天以上 21 58.3

    集体活动 无 0 0 24.4

    10天 17 47.2

    20天以上 19 52.8

    小组活动 无 0 0 21.3

    10天 24 66.7

    20天以上 12 33.3

    区角活动 无 0 0 28.9

    10天 7 19.4

    20天以上 29 80.6

    总的天数 2250天以上

    随着上表的调查结果可见,0—3岁是幼儿情感品质、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而我们的36位教师在2004年所投入的教育时间为2250天以上,平均每一位教师在2004年投入的教育时间为62天以上。其中区角活动中教育占时最多,共占28.9%;占总数最少的是小组活动,仅占21.3%。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孩子的发展需要时间、空间,这样才有利于3岁前,特别是小年龄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社会性的发展,菜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反之我们教师提供的时间的过少或者过多,都将阻碍幼儿的健康发展。

    表三:2004年对托儿社会性教育环境的创设

    人数(人)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

    区角环境 10 27.8 27.8 27.8

    一米线 9 25 25 52.8

    家园栏 6 16.6 16.6 69.4

    软件环境(教师以身作则) 11 30.6 30.6 100

    合计 36 100 100

    由上表可以观察出,对0---3岁婴幼儿的环境创设中:有30.6%的教师认为教师本身应作为主要指导者;27.8%的教师认为由区角环境中的规则作为主要指导者;16.6%的教师认为由家长作为主要指导者;即“养乃天成”。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仍然有老师不知应从哪儿入手?又该如何入手?

    四、结论与启示

    (一) 优化教育内容——质量

    情感对幼儿的行为态度起着强烈的影响作用。在调查中我发现情感教育占极其重要的位置。如《宝宝的乐园》、《快乐的一天》、《我的朋友》、《水果娃娃》等主题活动都能够激起幼儿对老师、同伴的爱心、关心和亲密情感。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搂抱抚摸的动作、亲切愉快地神态、温柔的话语等更能使幼儿感受到爱的温暖,从而产生认同教师要求的强烈愿望,接受规则就会非常得顺利,行为改变也相对明显。

    (二) 进行有效教育——效率

    三岁前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可塑性很大,通过小组教育中的情境设计,为幼儿提供模仿和时间的机会,获得愉快的体验,再进一步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有明显效果。但要巩固良好的行为,保持教育的长期效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讲卫生、懂礼貌、爱护同伴、爱惜玩具等行为要养成习惯,必须靠幼儿所信赖的保教人员一贯的督促、提醒、树立榜样和反复实践。如果教师有变动,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就会出现反复和倒退。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行为的关怀非常细致,同伴们很少发生打闹、挣抢玩具的现象;进餐情绪、速度和整洁程度后明显进步。寒假后发现有些幼儿的行为出现了明显的倒退现象。造成倒退的主要原因是寒假中家长们不能坚持教育,开学后教师没有在巩固社会性行为方面下功夫,放松了教育。

    (三) 美化教育环境——人文

    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对幼儿园以及幼儿所处的小系统环境对其社会性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他们的研究表明:幼儿园的物理环境和空间的使用状况对幼儿行为会有较大的影响。布氏理论中的小环境系统被定义为“小环境系统是一些活动、角色以及人际关系模式。”这里的环境必须是个体直接面对和接触的。小环境对托儿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托儿来说,刚离开“家”这一狭小的空间就直接进入“幼儿园”这一大型的活动场所,很多孩子不能适应,他们还不会自己主动、自觉地选择、影响周围的环境,因此他们在幼儿园哭、闹、情绪不佳。

    由于在婴儿期,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相对长,与周围人(如教师、同伴等)的接触也最多、最密切,因此这也是对孩子最有直接影响的、影响大的一个小系统环境。我们教师只有立足于自身,时刻注重自身的品质、文化修养,才能作为教育环境中靓丽的一道人文景象!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教师用书•托班,主编楼必生 孙浣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舟山市幼教论文集》二十八,舟山市幼儿教育研究会主编

    4、《上海教育科研》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主办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更多关于 的文章
  • 没有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