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学前教育机构的迎宾者

本文Tag标签:  

    许多幼儿教师从形象上来看,都像“礼仪小姐”或“礼仪先生”。他们不仅意识到自己的外表代表着幼儿园的风貌,尽力使自己的穿着打扮美丽大方,说话声音委婉动听,而且还能注意自己的“内功”对家长所产生的影响,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对待家长,实行微笑服务,热诚欢迎家长来到幼儿园,坦言自己的实际困难,参与儿童保育、教育活动。这既使家长萌生了“幼儿园是我家”和“宾至如归,,的主人感觉,又充分发挥了家长的观察者和决策者的作用。例如,有位双胞胎母亲,在孩子刚入园时,就向值班教师提出要求:将孩子分在同一个小班,以便小哥俩能相互照应,尽快适应集体生活。1周以后,她又提出要将小哥俩分在不同的班级,以免他们因见面多而好争吵的毛病加重,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小伙伴。又过了1周,她再次提出要将孩子合在同一个班级,由于兄弟俩在园一天不见面,回到家里以后并没有变得很亲热,而是仍然喜欢争吵,且接送孩子时很不方便。带班教师及时向团长反映了这位母亲的要求,实现了母亲让孩子更换班级的愿望,并告诉她:孩子是否好争吵与在不在同一个班级并无多大关系,关键在于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这位母亲非常感动,觉得拥有300多人的幼儿园能随时听从自己的“调遣”,反映出园方的确是“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后来变得格外乐于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并成了教师的忠实助手。可见,教师把家长当作“嘉宾”或“上帝”,就能赢得家长的友好回报。

    教师成为幼儿园的迎宾者,是学前教育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幼儿进入哪个幼儿园,是有指令性计划的,要么按照幼儿户口所在地、居住的区域来硬性规定,要么按照父母的工作单位来划分确立;而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家长在“择园”甚至是“择师”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把孩子送到自认为是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教师那里去,而无人间津的幼儿园则要被社会淘汰,不被家长所选择的教师则要面临下岗的危险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更多关于 的文章
  • 没有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