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的大灰狼

本文Tag标签:美术教育  

胡晓珮:技巧的大灰狼——答我爱箐箐箐箐爱我

  为了理论的直接和深入,我创办艺术儿童工作室,对孩子们进行研究和跟踪教学。但我对老师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无论你们是美术学院多优秀的毕业生,有多深的技巧,但对这里的孩子,特别是3-5岁的,请把“技巧”的爪子、尖牙和尾巴先统统地都收起来,当你们急于把技巧告诉孩子时,要意识到:那是狼来了。

  “美术”本身是“上美下术”的艺术。技巧是“术”,是美术构成的要素之一,但它也是第二位的,“美”是第一位的根本,始终是高高在上的灵魂,“术”则是可以放在脚下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那么更何况儿童美术呢?特别是对于低龄的孩子们,“术”在此被我理解为一种能启发孩子去敞开心灵去观察、理解、认识、创造和欣赏美的方法或途径,而绝不是通常概念的“技术、技巧”。

  成人已经规范后的有统一规律的技巧,就如同“狼”,真会吃掉孩子们,吃掉的是他们源于基因和环境的先天差异性;吃掉他们那双喜爱观察世界的眼睛,变得如同盲人摸象一样;吃掉他们应该得到赞美,却被技术的标准齐一抹杀的灵气;也吃掉他们本来就善于发现不同、展现不同的勇气;还会吃掉的是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就存在的从童年阶段就该珍视和培养的真正的创造力。真的这么严重?对,就是如此,不妨就看看在人们脑海中永远是“松、梅、竹、菊”印象的中国画,有的孩子的作品和老年大学爷爷奶奶的画没有两样,难道我们的本土艺术就真的没有生命力么?再看看自称为“儿童画”的简笔化,一样的模子、一样的方法把孩子千变万化的幻想和差异全部吞掉。

  箐箐妈妈,你宝贝的状态非常正常,如果在三岁,她画得不乱了,那就真出问题了,她还是个涂鸦期的孩子。谈到是否有标准,那么,成人认为的“乱”和“瞎写瞎画”就是三岁孩子的标准之一,如果我们常常问询他们画得是什么,这个点、线都是什么,如:“啊,我知道了,你的画是小树枝吧?”,这样的问话会给孩子带来联想,如果不是,他会告诉你对的是什么,说明他的根源,也许说“这是我去公园的路”;如果他也不知道,有时会顺着你的思路去联想,还会发展,也许说:“对,风在吹它呢!”,我们做妈妈的一定要在她画的时候多用语言和她交流,她会进而喜欢用绘画这样的方式来和你沟通的,逐渐,什么都想画,就如同什么都想说一样,因为,没有孩子是不愿意表达的,涂鸦期的绘画更多意义上就是表达孩子的内心和需求。另外,对与“乱”的理解,妈妈们还应注意到,孩子的小肌肉、骨骼都在发育,手与脑的协调能力还没有完善,她想画个圆,却成了方,实际上,绘画也是她成长痕迹的真实记录。

  箐箐对色彩不见得就不敏感,只是还需要某些有趣味的启发,你可能做得还不够多,或不足以引起她的兴趣。我有过这样的体会:孩子不愿意安静,我就特别有兴趣地自己讲故事,没讲几句,她就跑过来了。如果你把颜色摆开,自己挥挥洒洒地涂抹,放得很开,玩儿得满手都是彩,孩子就没有不想玩的,在游戏中,她会喜欢色彩,而且我们还能发现她的色彩倾向,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但一定是不同的。

  千万别怀疑,你的宝贝没有天份,你本人就从事设计,多少都会有基因的影响,她应该更具有天赋。

  另外,还可以看看我的8月8日的帖子:孩子为什么不爱画画了?

  祝你早一天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艺术感觉,哪怕只早一天,对孩子都是幸运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