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特殊儿童 > 抽动 > 流行病学资料

八成小儿抽动症被忽略

本文Tag标签:小儿抽动症  
   挤眉弄眼、鼓肚子、怪叫、说脏话,在医生眼里,这些所谓的“不良习惯”和“坏毛病”,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这种被称为抽动症的疾病,首次发病的90%都出现在10岁以下的孩子身上,但其中的80%却被家长和老师当作调皮而忽略了。

  最近,上海、长沙、南京、成都、哈尔滨、西安、太原这7个城市的8家医院,开始大规模普查和诊断儿童抽动症。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儿童门诊医生赵志民解释,小儿抽动症其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约在5%左右,在6~18岁的孩子身上都有可能发生。

  但是,因为抽动症的前期症状一般表现为眨眼睛、摇头、耸肩、吸鼻子等症状,孩子的父母不是认为孩子故意捣蛋,就是把孩子的症状当成“沙眼”、“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求诊。

  “在发病前期,有7~8成的家长会忽略了孩子的这个病症。”赵志民说,造成抽动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脑部的递质神经发生了紊乱,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如果是在眼科、鼻科等科室就诊,患儿很可能会被误诊。

  “如果不及时治疗,症状可能越来越严重,孩子甚至会经常口出秽语或者不停重复别人的说话。”在临床治疗中,赵志民医生接触过很多被延误的病例,因为老师和家长经常将孩子的病症归咎为“不良习惯”和“坏毛病”,孩子在受到斥责时会极力压制,但暂时的控制后是更加严重的发作。随着病症的加重,多动、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强迫、甚至是自伤的行为问题都有发生的可能。

  这次,上海等7个城市的8家医院对抽动症展开普查和确诊,另一个目的是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调查。到现在,包括上海在内的7个城市的8家医院,已跟踪治疗了240多名患者。

  “传统口服药物的治疗方法,存在很多副作用。”赵志民解释,因为口服的药中含有抗精神病药物的成分,服药后患者会出现手臂僵硬、食欲不振、说话含糊等症状。目前,临床正在尝试用贴片治疗替代口服药物治疗,以减少治疗抽动症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