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早期教育 > 智力开发 > 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本文Tag标签:多元智能  

1、启示之---警惕iq的神话

    对智能的传统理解假定我们学习和做事的能力来自单一的认知智能,人们认为这种智能相当容易测量,如此一来对评定学生以便把他们安排在适当的学业水平非常有用。于是有的研究者带着这种可能性开始实验。本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lfred binet首创智力测验,用以分析儿童的智能以揭示其弱点。智商,即iq测试,就这样诞生了。尽管binet的iq测试(即今天的stanford-binet量表)最初只是用于发现学生的智力缺点(从而也作为正确辅导他们的向导),但作为一种给在校学生归类分等的方法很快流行了起来--尽管对这种通过一个测试给学生"编号"的做法有一些保留意见。特别在美国iq测试在与教育有关的几乎所有领域进行着,成了一个"准国家标准"。

    传统的iq智商测验往往忽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的智能而只考虑与学业成就相关的能力。但我们不能认为一个完不成高中学业却在诸如商业等方面取得成就的人是个弱智者,同样不能认为高iq且学业优秀但步入社会后一无所成的人是个高智商者。于是人们开始怀疑甚至否定这种智力或智能的单元观,将目光转向智慧的综合能力方面。采取多元观的智能论中,最有名的是l. l. thurstone的基本心智能力论、j. p. guilford的智力结构论、r. j. sternberg的成分分析论、及gardner的多元智能论。gardner根据自己对智力的独特看法,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超越了狹隘的传统智力概念,更能反映现实生活中智能活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智能,提醒我们警惕iq的神话。

2、启示之二--正确地评价学生

    多元智能理论更可让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性向,客观公正地给予其积极、肯定的评价。让在不同智能上各有所长的学生,获得自我肯定与他人的尊重认同。而这正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如前所述,传统上,心理学家把在智能测验中有良好表现的人界定为"聪明",但这个方法忽略了人类各种潜在智能。这种情況在注重学业成绩的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地区)尤其显著,以致其他智能的发展不受重视。这样的智力测试对判断学生的潜能无济于事--它仅仅表明某个学生善于或不善于这种标准化测试。我们不应用学生不能做的事,而应用他们能做的事来判断他们,教育应集中开发个体的潜能。我们鉴定个体智力程度的目的不是衡量他到今天为止所取得的成就,更不应该是给个体贴上"聪明"或"愚笨"的标签,而是为了在其原来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发展。从这一意义上,gardner的评估方式值得参考。
    以狹隘的传统智力观念为基础的应试教育,在我国已经肆虐多年,使教育的目标日益窄化与僵化。这样的教育环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智能的广度上常是残缺不全,在生活的因应上捉襟见肘。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一种更完备的智力观念,为我们在教育目标上展现出更开阔的视野。目标体系的重构,可以改变我们评价学生的视角。
3、启示之三--真正的因材施教
    理论的价值在于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育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前面已经提到,iq智力测验不外乎筛选和诊断两个用途,而筛选和诊断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发现和区分个体的智力特征,采取相应措施,扬长避短,简言之即因材施教。但我们现在知道用iq智力测验来评估学生能力的做法,已受到怀疑甚至否定,原因就在于除认知能力 (cognitive ability) 之外,还有其他多种智能存在。仅仅通过iq智商测验并不足以全面衡量学生之间各种智能的差异。比如,两个iq相等的学生,一个有较强的逻辑--数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另一个在音乐、舞蹈方面有特长。同样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两个学生采取的教育措施可能全然不同。
   传统的教育方法重视学生在学业上的成就,基本上不重视其他智能,往往忽略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潜在智慧及能力,浪费了学生的潜能。而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的任务就应该是促使个体尽快地在其所具备天赋的那些智能渠道里充分发展,同时又提供机会,以促使其较为薄弱的那些智能得到提高,扬长补短,因材施教。对上述两个学生,iq智力测验下的结论是两者适合同一教学模式,而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则应相应地施以不同的教育。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应用--多元智能教学
    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教学方法,我们都不陌生。这种口头单向传授与讲述,让许多学子对学习愈來愈不感兴趣,常常是台上滔滔不决,台下黯然失色。"多元智能教学"告诉我们,学习可以是轻松有效率的,学习者本身也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展、获得成就感。"多元智能教学"就是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具以因应每个学生的差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已行之有年,但是在国內尚属起步探索的阶段。下面就以我校英语教师孙玫琪的一堂区级公开课《computer》为例,从"多元智能教学"的视角来进行分析。

step 1:presentation: film fragement
    通过播放电影片段,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同时又切入本课主题--computers。

step 2:explain the whole text
    全部过程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简洁明快,文字、图象、声音、动画、数字电影并茂。在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时,size越来越小,用一个巨大的矩形和一个小方块做比较,牵动了空间智能,使学生在头脑中描绘出最初计算机的庞大无比与现今微电脑的小巧方便;speed越来越快,通过不同时期的一系列数据比较,运用了逻辑--数学智能。
step 3:summary of the text
    用自己的话概括复述全文(retell the text),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语言智能。
step 4:listen to the tape to have a review
    用"听"去感受,运用了音乐智能--听觉,来强化主题。 
step 5:discussion
    与他人一起讨论,需要合作与配合--人际智能。通过分享观点,可刺激学生省思,讨论的题目:"will the computers take the place of human brains?"也足以引起学生省思;省思完成后,将想法化为语句表达出來,此时便运用了內省与语言智能。
step 6:homework
    write a two-paragraph composition comparing a computer with human being. us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ext, but make a conclusion with your words and feeling. 同样,需要学生省思并很好地组织与运用语言。
    虽然这样分析,却并不说明我们就已经在进行"多元智能教学"了,即便有,那也只是出于自发而不是自觉。同时,由于学科特点的缘故,某一学科的教学肯定会侧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智能,而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上例,在英语教学中,主要发展的毕竟还是学生的语言智能,同时也涉及其他智能,但于肢体-动觉和自然博物两种智能却难以顾及。所以教案的设计必须紧扣主题,才不致本末倒置,不知所云。"多元智能教学"的作用在于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视角,即体认到教学原来可以如此多样化,时刻提示我们在进行学科教学时,除了以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为标志的传统智能外,还应注意到学生其他方面智能的训练和发展,并使这种意识由自发变为自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