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资料库 > 特殊儿童

与聋人教师的心灵对话

本文Tag标签:聋儿教育  

  明明,合肥市人,今年28岁。1岁半因高烧打针导致耳聋。1983年进入合肥市聋哑学校读小学。1997年,刘明明考上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工艺美术专业。2002年,他被康复中心聘用为双语手语教师。

  记者:经过高等教育后再来教聋哑小朋友,是不是觉得自己有些“屈就”?

  刘明明:聋哑人就业非常困难。像我在这之前,也曾经到过两家公司从事美术设计工作,但时间都不太长。可能是受我当小学教师的母亲影响,我一直想当一名教师。偶然的机会,听到这里招特教老师就过来了

  记者:教育这些极重度聋儿,你觉得吃力吗?

  刘明明:不吃力,我觉得很开心。因为都是聋人,可以用我们的语言交流。

  记者:通常,人们鼓励聋孩子去听,试图用正常人的语言方式教育他们。康复中心却尝试让你教孩子们手语,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想法?手语教学究竟有什么优点?

  刘明明:正常人总是希望聋孩子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去听、去发声。但他们不知道,这样做对于一个聋孩子有多么困难,特别是重度聋儿。做为一名聋哑人,我深刻地体会到手语的快乐和重要。手语有助于聋儿对知识的理解,发展聋儿智力。手语教学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手语游戏、手语图画搭配、手语表示图象、用手语和汉语交流等等。一般说来,聋孩子的视觉灵敏度比较强,我便努力让聋儿通过欣赏图片、辅助手势讲故事,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记者:当“孩子王”这么长时间了,感受如何?

  刘明明:我刚进中心当教师那会,看到小朋友只知道玩、互相打架、手语太乱,自己和他们无法交流,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教好他们。我没有当教师的经验,就用童年的感受教育他们,现在好多了。我的心愿是,如果有可能,就当一辈子教师。我只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尊重聋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