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心理健康 > 身心发育

宝宝的假想伙伴,真实的内心需求


     孩子忽然跟你谈起他的一个亲密伙伴。可是,你却发现那个亲密伙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你发现,“假想伙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孩子的“精神伴侣”,孩子会和它绘声绘色地交谈,说一说自己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好的心情,不好的心情;面对的不安和恐惧;孩子甚至还要求在饭桌上给那个假想的伙伴预留座位,给它准备碗筷,喂它吃饭,给它打针吃药。有些妈妈还会惊讶地发现,宝宝会要求你像接纳真人一样接纳他的假想伙伴,他甚至会假想伙伴之口,提出自己的真实需求,如,“你能换一个频道吗?因为‘他’不喜欢这个节目。”“‘他’想坐在开车的爸爸身边。”“刚才‘他’对我说了,午饭不想吃炸酱面,想吃意大利蝴蝶面。”
     妈妈如何面对这“真实的虚拟场景”?要不要嘲笑孩子的虚拟伙伴并指出那是不存在的?要不要沉浸在“假想场景”中的宝宝强行拖至现实场景中?要不要鼓励这种“古怪的奇思妙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3岁左右宝宝独有的思维状态,并从孩子的“假想对象”中捕捉到其真实的内心需求,然后充实这种需要,从而逐渐让孩子摆脱对“假想伙伴”的精神依赖。

假想伙伴A:曾经照顾过宝宝的保姆


 宝宝心理关键句:不适应换保姆带来的环境变化

     小红阿姨是照顾过妞妞两年半的保姆,最近她回乡结婚去了,妞妞妈妈不得不从家政公司重聘了一位保姆,这位名叫“刘姨”的保姆和小红阿姨很不一样,块头大,喜欢强迫妞妞吃下她不喜欢的蔬菜,喜欢叉着腰、瞪着眼,监督妞妞把散落一地的玩具捡回大抽屉里去,要是妞妞闹脾气,哭个不休,刘姨也不会如小红阿姨一样抱着哄她,刘姨会一声不响地擦地板,妞妞跟着她擦地板,但她用屁股对着妞妞。
妞妞妈妈看着笑,认为现任保姆很严格,是个“立规矩”的好手,因此更坚定了雇请刘姨的决心。但是妞妞出现了新变化,她开始假想小红阿姨仍与她在一起,餐桌上,妞妞早早地离她最近的座位派给“小红阿姨”,并把自己最喜欢吃的松子炒玉米泼泼洒洒地舀进“小红阿姨”的碗里;捡玩具的时候自言自语,“小红阿姨捡一块大的,妞妞捡一块小的”;坐车出门的时候坚决要求“和小红阿姨一起坐前面”,抱着一个大靠枕,让爸爸扣上安全带,这会儿,“小红阿姨”就临时变成这个弹力大靠枕了。
刘姨的表情有点尴尬,妈妈的表情也很尴尬。

 心理解析
      宝宝以前任保姆作为“假想对象”,很明显地流露出对现任保姆的不亲近和不适应,这是典型的因“环境变化”出现的假想事例。此时,切忌再三对孩子强调,“小红阿姨结婚了,她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小红阿姨嫌你不乖,再也不会回来了。”孩子的内心,在“环境变化期”本已相当脆弱,此时,撤去“小红阿姨”的影响一定要相当谨慎。妞妞妈妈可跟现任保姆恳谈几次,要求她在坚持“管教原则”的同时了解并适应这一阶段的幼儿心理,努力与孩子在情感上亲近起来;在妞妞逐渐认可现任保姆之后,再逐渐让“小红阿姨”坐远一点。刚开始,可以要求“小红阿姨”偶尔不坐在妞妞身边,让妈妈或刘姨陪坐,逐渐转变成“小红阿姨”有时、经常不坐在妞妞身边,最后有一天,妞妞自己摆碗筷,会只摆4个人的,而不是5个人的。这表明,妞妞终于从前任保姆的感情依赖中走出来了。
      如果孩子在半年后仍对“小红阿姨”念念不忘,邀请前任保姆来家做一次客,也是“假想断瘾”的一种好办法,可以让真人小红阿姨打扮得与从前很不一样,以“尊贵的客人”身份出现,让她不要应和妞妞的“照顾要求”,而让刘姨来扮演那个无微不至的“照顾者”,这样,只要让妞妞对“小红阿姨”有淡淡的失望情绪,“小红阿姨”这一假想伙伴,就不会在妞妞的生活中顽强地存在了。

假想伙伴B:曾经与宝宝玩耍过的小伙伴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