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早期教育 > 智力开发

慎为小儿作臀肌注射

本文Tag标签:臀肌/注射  

  北京市肢体残疾矫治中心主任秦泗河经调查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臀肌挛缩症发病率突然增高。如广东某地一个医院,在5年内即接收近2000例臀肌挛缩症患儿。又如某地中小学生此症的发病率高达5.6%~20%,其中有一个400多人的学校即有。
 
    80个孩子发生此症。臀部反复肌肉注射是导致本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头反复注射带来的机械性损伤和化学药物刺激,可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和肌纤维炎,最终形成臀肌纤维化和瘢痕挛缩。

    4岁以内的幼儿由于臀肌发育较差,吸收功能及抗刺激能力比较弱,故臀肌注射次数越多,臀肌纤维坏死越多,挛缩也越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患儿骨骼生长正常,而挛缩的肌肉组织却相对生长慢或不生长,就会导致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的畸形状态可不断加重,甚至可出现骨关节和腰椎病变。轻者影响跑跳,重者站立、行走、下蹲出现障碍,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由于臀肌挛缩症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生的,毫无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因此早期容易被患儿和家长忽视,延误治疗。

    臀肌挛缩症主要发生在农村和经济文化发展比较慢的地区。至今仍有许多医生对臀肌挛缩症感到陌生,甚至不认识,以致部分患儿被误诊误治。其实,无需作昂贵的CT、MIR检查,仅凭临床表现,即能确诊臀肌挛缩症:轻者不能跷二郎腿,屈髋时有弹响;重者无法并膝下蹲,两膝分开方可呈蛙式下蹲;极重者屈髋严重受限,双臀严重畸形改变,只能站着大小便。

    臀肌挛缩症一旦发生就不会逆转,只会越来越重。目前惟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年龄越小,手术创伤越小,效果也越好,有些患者的步态和功能经过治疗甚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超过16周岁的患者,术后症状与功能也可得到明显改善,但继发畸形却难以消失。

    据介绍,一些地方不断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某些乡村医生、个体医生行医用药不规范。对婴幼儿感冒发烧腹泻等疾病一律采取臀肌注射方式,并用苯甲醇溶解青霉素。因此,秦主任提醒,各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查处无照行医,并提高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的业务水平。同时,患儿家长也应改变带孩子看病非打针不可的观念,以预防和减少臀肌挛缩症的发生。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