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宝宝度过少儿自我认同期

本文Tag标签:宝宝/父母/自我认同期/心理/教育  

  不少妈妈反映,很多五六岁,甚至七八岁的孩子,还常常有这样一个坏毛病:并不喜欢去幼儿园或学校,整天跟在妈妈的身边,简直就成了妈妈的小“跟屁虫”。而且,除了妈妈之外,他们不愿意跟任何一个人在一起,包括爸爸。少儿自我认同期,寻找一切时机鼓励孩子。

  经过多年的研究,心理学家们发现这种类型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更可怕的是,不管是与人相处,还是做其它事情,他们常常会被强大的自卑心理包围。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他们没有很好地完成少儿时期的心理发展任务。

  进入少儿期之后,孩子要完成的心理任务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妈妈完成亲密分离,即孩子要从对妈妈一个人的依恋中走出来,开始接纳爸爸和其他人。因此,在这一时期,家长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与其他人接触,特别是爸爸,一定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并不时地鼓励孩子。另外,家长还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与同龄的孩子多些接触,以帮助孩子完成与父母的亲密分离。
事实上,在孩子与父母完成亲密分离依恋的同时,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世界,并试图从社会或学校哪里寻求认同。而这时,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也开始建立起来,如自尊、自信等。

  确切来讲,孩子的这种自我认同感大约从2岁左右就开始萌芽了,只不过那是的认同只是一种模糊的、低级的自我认同。到了少儿期孩子的自我认同感逐渐增强,他们已经能够很清楚的感觉到,父母是否喜欢自己,他人是否喜欢自己。

  少儿期孩子的自我认同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强烈的,例如,他们仅仅会因为一件漂亮的衣服、别人一句夸奖的话,而变得充满自信;相反,别人一个不信任的眼神、一句批评的话,又会让他们对自己完全丧失信心。

  因此,在这一阶段,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完成自我认同。当然,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完成正确的自我认同。

  所谓正确的自我认同,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信。正确的自尊和自信都来自于哪些方面。

  也许只有6岁的孩子并没有完全体会到爸爸所讲的这一段话的道理,但是没有关系,遇到类似的情况,她的父母肯定还会对她进行类似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自然会明白这些道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