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心理健康 > 心理障碍

宝宝克服恐惧心理的四大方法

本文Tag标签:宝宝/克服/恐惧/心理/父母/吓唬  

  宝宝怎样克服恐惧心理呢?很多人觉得幼儿的恐惧心理会随着成长而消退,但是人们一看到平时骄气十足的4岁孩子竟然还害怕好些东西,不禁觉得莫名其妙。的确,与小学生或中学生比起来,幼儿是胆小多了,但是从幼儿期到小学低年级的阶段,这种恐惧程度不一定会减少。根据专家的解释,这段时期害怕的对象会有所变化,但恐惧感却未曾消失过。
 
  根据一位学者的调查,2~3岁的幼儿会害怕巨大的、听不懂的、陌生人的声音和陌生场合,有时也会对疼痛或从高处摔下感到恐惧.但到了四五岁时,这种恐惧感便会逐渐减轻。反之,两三岁时不害怕的黑暗、停电、想象中的怪物、寂寞、做梦、小偷、动物等,一到四五岁时却会让他们害怕。等到再大一些时,他们还会对伤害、火灾、溺水等产生恐惧感。尽管因人而异,但这种恐惧心理随年龄转变的现象却很常见。
 
  有些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后幼儿就不再害怕,有些事太了解了反而害怕,再加上他们想象力丰富,对于不了解的事会反复地幻想而增加恐惧感。但对幼儿的这些反应,大人通常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他说“真没用”、“胆小鬼”,而不去考虑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来处理。

  1.吓唬的害处
 
  “再这么不听话就让你一个人留在这里”、“再顽皮就把你关到黑漆漆的房里,让巫婆出来吃掉你这不听话的孩子”,这种吓唬方式往往是大人对付小孩的法宝。
 在4岁幼儿的眼中,这些都是恐惧的对象,父母可以以此吓唬孩子,让他们听话,但无法让孩子养成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
 常被吓唬的孩子,即使长大懂事了也不能摆脱恐惧感,这是因为对他而言,某种体验与恐惧感已经密不可分了。
 许多专家郑重指出:“教养子女的方法中,没有比吓唬更危险和野蛮的了。”

  2.恐惧的感染
 
  时常抱怨“我家孩子真胆小”的母亲,本身往往也非常胆小。在幼儿眼中,父母是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如果连最值得信赖的父母都表现出恐惧,您又如何要求孩子不恐惧呢?恐惧是一种传染性相当强的情绪,如果母亲说“我的害怕是母亲遗传的,现在己经改不掉了”,那么,你就别责怪你的子女胆小了。

  3.不要为他贴标签
 
  “真胆小”、“怎么那么没用”、“勇敢一点”,这些自以为是激励孩子的话,其实常会起到反作用;因为经常被这么说,他们便渐渐相信自己是真的胆小。相反,如果用“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不要害怕”来鼓励小孩,是否有效呢?很遗憾,这种方法也没什么效果;因为被这么一鼓励,孩子只好勉强自己表面上不要害怕,心里反而紧张不能自已,到最后,害怕也不敢诉苦,只得借助其他方法来发泄。

  4.避免恐惧的对策

  那么,怎样做才好呢?笔者认为恐惧是成长的一种过程而非病态,让它自然演变是最好的方法。

  另一方面,父母应对儿童解释清楚,让孩子明白事情的真相也是避免因误解而产生恐惧的良方。此外,让他多和大胆的同伴接触,使他习惯害怕的对象,以便克服心中的恐惧感。同时,由于幼儿害怕的对象随时会改变,父母应设法让孩子避免接触刺激性太强的事物。即使进行了教育,也不必勉强告诉他那些让他神魂不定的事物的真相,因为在他产生恐惧感时,是无法冷静来判断真伪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