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特殊儿童 > 语言障碍 > 预后

儿童口吃是病家长应该怎么办

本文Tag标签:儿童/口吃/治疗/健康/保健  

  口吃是一种言语节律障碍,表现为说话时声音不自主的、重复延长或阻滞而不流利。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男孩多见,其发生率约为1%~2%。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大类:

  (1)发育性口吃:一般来说,儿童在2~4岁说话时,由于言语功能发育不成熟,掌握词汇有限,不能迅速选择词汇,不善流利地接连语音和词语,所以经常表现重复或拖长一个字音或短句中的第一个词,这是言语发育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发育性的口吃会逐渐消失。

  但是,如果父母或幼儿园老师误认为是口吃,经常加以训斥和纠正,甚至有时严加指责或模仿、讽刺,则无形中会对儿童重复词或不流利的谚语等行为起了强化作用。儿童愈是担心自己讲话不流利,就愈是口吃,慢慢地真的形成了口吃。

  (2)病理性口吃:指比较严重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口吃现象。有人认为与遗传、大脑两半球功能协调或某种脑功能障碍有关。除此之外,心理社会因素在口吃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是大家公认的。大量事实表明,口吃主要是精神刺激(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受到了强烈的惊吓或学习等负担过重)引起恐惧、焦虑、愤怒等紧张情绪的结果。父母的某种心理特征也影响到孩子,如缺乏安全感,对现实不满、矛盾情绪、过分保护或控制自己、做事要求尽善尽美等等。另外家长常常对孩子期望过高,态度过于严肃,很少给孩子温暖的感情交流等,也是造成儿童口吃的因素。

  这种口吃儿童除了重复或拖长词音或短句中某个词外,还常伴有情绪激动、眨眼、缩紧嘴唇、跺脚、用手拍腿等行为。学龄儿童由此影响人际交往,常回避集体,少言寡语、害羞、胆怯、自卑。有时他们易于激动、焦虑、恐惧、敏感,甚至表现反抗,主动去攻击别人;也有睡眠不佳或食欲不振的表现,常造成学习困难。不过,这类儿童当他们单独与喜爱的人、玩具或动物讲话时,或低声细语时、唱歌时,或重复他人讲话时,可能由于精神不紧张而不出现口吃。这为我们治疗口吃提供了线索。治疗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消除患儿对自己口吃感到自卑、讲话时心理紧张的情绪。可教他平静地缓慢地讲话,逐渐使自己掌握讲话流利的规律。

  (2)正确对待口吃的孩子,不要强行纠正,避免惩罚或歧视,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使口吃更为严重。

  (3)及时采取口吃矫正训练治疗的方法,鼓励患儿参与集体活动,在集体环境中纠正口吃。

  (4)口吃严重者可服用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每日0.5~2毫克,分2~3次服用或服用抗焦虑药治疗。但必须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服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