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坐月子应杜绝三大误区

本文Tag标签:产后/坐月子  
误区一

  坐月子要在床上躺一个月。我国民间流行这样一种做法,就是女人生孩子后一个月不能出房门,必须在房间里“捂”整整一个月,少一天也不行。到了孩子过“满月”那一天,才能出来见人。这就叫“坐月子”。

  传统的“坐月子”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不能着凉水,不能刷牙,不能洗澡,不能开窗,不吃蔬菜与水果,甚至不让下床。不管多热的天气,也得穿上长衣长裤,头上还必须戴上帽子或围上头巾说是怕“受风”,也叫“捂月子”。其实这都是不科学的,是一个误区。这对于刚生完孩子的产妇来说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捂月子”是一个极不科学的做法。这样做使汗液不能蒸发,影响体内散热。尤其炎热的夏天,严重时成为病态,造成产后中暑。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改变“捂”的状况是很危险的。即使是冬天,也不能“捂’’,屋子里要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休养的房间不一定要大,但要安静、清洁、通风良好。有空调的房间要合理调节室温,避免夏天中暑,冬天着凉,每天至少保证开窗通风1小时左右,交换新鲜空气。新鲜空气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健康。

误区二

  月子里刷牙会牙痛。有人说“产妇刷牙,以后牙齿会酸痛、松动,甚至脱落……”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产妇分娩时,体力消耗很大,犹如生了一场病,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容易侵入机体而致病。为了产妇的康复,多在产后坐月子期间,给予富含维生素、高糖、高蛋白的营养食物,尤其是各种糕点和滋补品,都是含糖量很高的食品。如果吃后不刷牙,这些食物残渣长时间停留在牙缝间和牙齿的点、隙、沟凹内,发酵、产酸后,促使牙釉质脱矿(脱磷、脱钙),牙质软化,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乘虚而人,导致牙龈炎、牙周炎和多发性龋齿的发生。因此,产妇在月子里不刷牙是不对的。

  “坐月子”的产妇,口腔卫生尤为重要,不但要刷牙而且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以保护牙齿。

误区三

  产后洗澡会“着风”。传统观念认为产后不得洗澡,说是会“着风”,这也是不科学的。产妇产后汗多,乳房淌奶,下身又有恶露不断流出,全身发黏,需要比平时更讲究卫生。一般来说,正常分娩的产妇产后24小时即可开始洗澡。事实上,欧美各国的产妇都是这样做的,并无不良反应。我们可能也听说过,外国人生孩子后可谓百无禁忌。她们认为,生孩子就像树上的果子熟了就会自然地掉下来一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瓜熟蒂落”,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