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幼儿疾病 > 发热感冒

如何应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宝宝发热

  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宝宝发热,妈妈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新生宝宝脱水热引起的发热,妈妈帮助降温,可选择输液治疗。刚出生的新生宝宝尤其是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体温调节功能差,当环境温度改变超越机体调节能力时,就会造成新生宝宝发热或体温过低。

  当新生宝宝体温超过37.4℃,并伴随面红、烦躁、呼吸急促、吃奶时口鼻出气热、手脚发烫等,表明是发烧。如果原因是环境温度过高、使用热水袋温度过高、母亲乳汁不足、喂养过晚、天气炎热或喂养不当引起呕吐等,同时新生宝宝伴有口干、囟门凹陷、少尿等症状时,就可能是一过性新生宝宝脱水热引起的发热。

  对于脱水热引起的发热,首先要进行物理降温,同时一定要多喂宝宝一点凉开水;其次可以适当给些镇静药;严重者应去医院输液治疗。

  2.新生宝宝感染引起的发热,妈妈应迅速带宝宝去医院。新生宝宝发烧更多的原因是因为感染,如产前感染、羊膜早破、不洁的阴道检查等,这些情况会在产后1~2天即出现新生宝宝的发热;产后感染多发生在婴儿生后1周左右,常见病症有肺炎、败血症、脐炎、脓疱疹或脓肿;严重感染时,新生宝宝体温反而不升。

  新生宝宝之所以会被感染,主要是因为新生宝宝免疫功能低下,加上生后初期脐部尚未愈合、皮肤黏膜娇嫩,易被破坏损伤,成为细菌入侵门户。一般来说,出生1个月的宝宝因感染发烧的原因多为呼吸道感染引起,如感冒、肺炎、中耳炎、淋巴结炎及皮肤发炎等。

  如果新生宝宝因感染引起了发热,应迅速带宝宝去医院。

  3.新生宝宝肺炎引起的发热,妈妈要细心观察,不能延误。一般的支气管肺炎起病急,大多有发热,患者体温常在38~39℃甚至40℃以上,可新生宝宝肺炎经常是发热不高甚至无发热或体温不升。但是,千万不能仅仅依据发热的高低来判断新生宝宝的病情,如果发现新生宝宝只有低热,但同时伴有口唇周围、四肢末端及甲床发绀,皮肤苍白或灰白,少哭或不哭,精神萎靡、呼吸增快有时不规则,口吐白沫、鼻孔张大,呛奶、拒奶等症状,就要想到是否患上了新生宝宝肺炎。

  所以,对于新生宝宝肺炎引起的低热或无发热,必须细心观察其他症状,千万不要因此延误了病情,影响患儿肺炎的诊治。

  4.新生宝宝麻疹引起的发热,妈妈不要急于退热,给予足够水分。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麻疹的发疹前期会出现发热等症状。小儿麻疹多以发热为最初症状,同时伴有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麻疹黏膜斑等。

  宝宝麻疹发热的轻症仅为中等度发热,重症患儿体温可超过40℃,多数患儿体温逐渐升高,但也有骤然高热起病的情况。于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伴发热增高,直到皮疹消退时体温开始逐渐下降,直至正常。

  对麻疹的发热,一般不需要急于退热,应该给予足够水分、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饮食。同时可以采用适当的中药治疗,可用中药西河柳、浮萍、芫荽等煮沸,用毛巾浸药液温敷患儿额面、四肢等部位。

  如果患儿体温过高,可酌用少量退热剂,避免急骤退热而致虚脱;使用药物降温应使体温维持在38C左右,不可降至过低;小儿麻疹发热时,家长还应该注意做好皮肤护理,出汗要及时擦干,衣被不要过厚过暖;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多饮水。此外,对麻疹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

  5.宝宝风疹引起的发热,妈妈不要特殊处理o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经呼吸道传染,临床以低热、皮疹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风疹患儿多会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高热者很少见,发热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可伴有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出疹期患儿可仍有发热,一般在出疹后2~3天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如果体温持久不退或退而又升,应考虑是否出现并发症,或考虑继发感染。

  对于宝宝风疹引起的发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让宝宝多饮水,或用中药双花、板蓝根、大青叶、芦根、薄荷、野菊花等煎水多次服用,进行清热。

  6.宝宝急疹引起的发热。宝宝急疹的特点是以突然高热起病,体温在数小时内可上升到40C或更高,持续高热3~4天后体温骤然下降,在体温下降的同时或稍后皮肤迅速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皮疹发出后1~2天便迅速消退,不留色素沉着,亦不脱屑。

  宝宝急疹时发热较高,但患儿一般精神状态好,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只有在突然高热可能会发生惊厥时,要适当应用退热剂,并且要让患儿多饮水,无并发症者不必用抗生素。

  新生宝宝低热时一般不要给其用退热药,因为常用的退热药对新生宝宝有一些副作用。如果体温高达38.5℃或39℃以上,应采用物理降温;新生宝宝不宜用酒精擦浴,家长一定要慎重。新生宝宝感染的治疗必须听医生的,家长不可自己随便用药,以免发生意外。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