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哈尔滨、北京、西安、武汉、南京、上海、福州、广州及昆明九市及其郊区农村所作的“2005年中国九市七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对138775名7岁以下儿童所作体格发育调查的结果,表明自1975年以来,以城区男童5.0~5.5岁组为例,1975~、1985~、1995~间,每十年身高的增长值分别为:1.5厘米、1.7厘米和2.1厘米;体重的增长值分别为:0.51千克、0.95千克和1.54千克,表明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在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基础上,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与2000年日本厚生省发布的o~6岁儿童的数据相比,上述加市的身高、体重,不论城区与郊区、男童或女童,均已明显超过同龄的日本儿童。
当前尽管我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处在较好的水平,但全国各地发展的趋势是不平衡的。城乡儿童中干扰健康的许多因素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营养失衡及缺乏适龄、适时、适量的体育锻炼和运动。营养失衡包括营养过剩如肥胖、某些营养素过量乃至中毒;也包括营养缺乏如体重低下、消瘦和某些营养素缺乏,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等。而缺少体育锻炼和运动量不足则是机体活力及功能低下、免疫力不足并影响健康的重要原因。
从膳食结构、进食习惯、饮食文化来看,目前干扰我国儿童营养健康的主要表现是:
1.母乳喂养在各地推广不平衡,有待进一步提高从1998~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来看,出生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在大城市为59.8%,在三类农村地区则达83.8%,城乡差异显著,平均为73.6%,距离《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省为单位达到母乳喂养率85%的目标都还有待各方面的努力及提高,但成效不大。
2.婴儿辅食添加失当尤其农村几近一半婴儿在6个月时尚未添加任何辅食,而四类农村则有一半在不到4个月龄时就添加辅食,成为营养失衡及体格发育迟滞的重要原因。
3.膳食结构不合理同一地区既有营养过剩儿童也有营养不良儿童,就热能、蛋白质、脂肪等的摄入量来看,城区儿童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量的上限较为常见,而农村儿童则明显不足。肥胖儿童呈逐年增高趋势,城区儿童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差异显著。
4.副食比例失调,存在“一多三少”就城市儿童来说,即肉食多,其中猪肉又多于牛、羊肉。三少是:食物中奶和奶制品少,蔬菜少,豆类、薯类及粗粮少。农村儿童尚有动物蛋白质少。
5.微量营养素多项不足甚至缺乏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D等的缺乏。在矿物质方面如铁、锌、钙等的不足或缺乏都很常见。
以上营养失衡可能表现出某项症状、体征,也可能呈现出疾病现象;但更多的儿童则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待到发病,已经对儿童健康造成本可避免的损害了。
营养失衡与健康的因果关系,显示出儿童营养与保健等日常工作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例如,以2000年在全国15个省,26个市县对9118名7个月~7岁儿童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为例,对儿童铁缺乏症作一说明,调查结果表明,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患病率平均为7.8%,而以7~12个月婴儿为最严重,达20.5%,铁耗减(ID)平均为32.5%,7~12个月婴儿为44.7%,即7~12个月婴儿有近一半存在铁缺乏。全国7个月~7岁儿童总铁缺乏率平均为40.3%。儿童铁缺乏致使其生长发育迟滞、对环境反应迟滞、智商降低、出现学习障碍、易患疾病和病程迁延。更为重要的是对全身的危害,如铁缺乏时在机体免疫功能、脱氧核糖核酸(DNA)修复、细胞复制以及器官生长发育等过程中损害氧的利用和多种酶的功能,从而影响细胞和器官的成熟和功能的发挥,有的造成终身永久性损害。
不仅如此,由于营养失衡,儿童营养状况不佳常常在营养不良基础上伴有多种营养素同时缺乏。如缺铁性贫血患儿常常在体重低下、发育迟缓或消瘦状况下伴有佝偻病。广东研究报告贫血伴有佝偻病检出率高达42%,在经过铁剂治疗8周后,不仅各项铁检验指标增高,贫血得到纠正,而且儿童血钙、血磷增高,碱性磷酸酶下降,临床佝偻病表现及骨骼X线征象得到改善。也有报告,以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后,原来减低的25-(OH)D3可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以上资料表明,补铁治疗在改善铁营养状态的同时,也改善了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
不难看出,微量营养素缺乏或处于近乎缺乏状态是儿童营养失衡的常见形式,不论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长期微量营养素缺乏不仅影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态,而且也损伤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据研究,在日常膳食基础上以复合(多种)微量营养素混合补充剂小包作伴餐补充,既可维持儿童血清维生素A及25-(OH)D3于正常水平,改善儿童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营养状况,又可在半年左右取得改善儿童的学习认知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的明显效果。
我国不少地区均有以复合微量营养素作儿童膳食补充剂(即儿童膳食营养包)应用的研究报告,并取得肯定的增进营养、促进健康的效果。如果与食物强化(尤其是主食强化)联合营养包的应用,效果会更好。由此可见,如果能通过普及社区健康教育,以平衡膳食满足儿童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而开展社区母子健康教育、辅以关于儿童主副食制作的现场示范及定期或不定期的儿童教育评说活动,是既受群众欢迎又可取得长期成效的重要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