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含有很少的铁,铁与血液密切相关,负责血液中氧的运输和储存。人体生成红细胞的主要材料之一就是铁。准妈妈怀孕后,体内铁的储量会降低,但在妊娠期的激素作用下对铁的吸收会有所增加,所以,要通过饮食补充体内所需的铁。从妊娠的第十六周起,身体对铁的需要量开始增加,6—9个月时对铁的需求量最多,一旦摄入不足就可能导致胎宝宝体重过低,甚至死胎等严重后果。另外,铁缺乏也会造成新生儿贫血。而对于准妈妈来说,如果身体缺少大量的铁,会导致贫血,有可能导致准妈妈在生产时死亡。因此,为了自己和腹中的宝宝,准妈妈一定要在孕期补充适量的铁剂。
建议日摄取量。准妈妈和生产后的新妈妈建议每天摄取18毫克。而在怀孕早期,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5~20毫克铁,怀孕晚期,建议每天摄入20~30毫克。
补充周期。建议准妈妈每天遵医嘱适量补充。
食物来源。
蔬菜:紫菜、海带、莲藕、黑木耳、绿色蔬菜(油菜、芹菜、苋菜等)。
谷类:黑芝麻、芝麻酱、糯米、大麦米、小米。
肉类:瘦肉、猪肝、猪血、鸡肝、牛肝等动物肝脏。
豆类:腐竹、黄豆、绿豆、蚕豆、赤小豆,鲜毛豆。
水果:樱桃、干杏。
蛋类:鸡蛋黄、鸭蛋黄。
功效。铁在人体内参与机体内部输送氧及组织呼吸。准妈妈自身铁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着胎宝宝,新生儿血液中的血清铁、血红蛋白及血铁蛋白水平随着准妈妈血液中的此类物质的增加而增加。新生儿的身长也同样与准妈妈的血清铁和血红蛋白含量成正比联系。
缺乏的影响。如果准妈妈体内含铁量不足,直接影响体内细胞的免疫功能和机体系统功能,进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增高感染率。而由体内含铁量不足而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会导致准妈妈头晕、心慌气短、乏力,也可直接导致胎宝宝在子宫内缺氧,生长发育迟缓,甚至造成婴儿出生后智力发育障碍。
搭配方案。与适量的维生素C及其他微量元素搭配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温馨提示咖啡、茶、谷类、奶类或补充剂、黄豆、其他豆制品等食物,都会阻碍铁的吸收,因此在食用时需要做好选择,均衡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