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们生病用药,都希望用“好药”。患者对“好药”的要求,无非是想早日把病治愈,减轻和摆脱疾病的折磨。可是,究竟什么样的药才是“好药”?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都说不清楚。其实“好药”,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好药”的理解也不一样。但是,从治疗疾病这一根本用途上来讲,“好药”又是有具体标准的。从治病出发衡量药物好坏的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必须在治疗上要对症而且治疗效果确切:二是药物本身对人体的毒性或副作用最小:三是相比之下价格最便宜而且应用方便。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三点,这样的药就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好药”了。
所以,我们不能单纯以药物的名气大不大、价格贵不贵、是不是进口药等方面来衡量是不是“好药”。也就是说,即使价格很贵,或者非常有名气,或者是进口的药物,但对所要治疗的疾病疗效不佳,这也不能算是“好药”,起码对这位病人来讲不算是“好药”。
把疾病尽快地、彻底地治愈,这是临床用药最根本的目的。任何时候,脱离了这一目的而随意用药,都是不应该的,也必定会造成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可能包括:药不对症,会延误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导致更大的损害。
在治疗某种疾病时,不考虑病情的实际需要而过于频繁地更换药物种类,这也是很不好的做法,不仅影响药物作用的发挥,而且有些药物成分之间还可能因为相互作用而使副作用增加;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同样不对。药物的剂量规定,建立在严格的毒性试验和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可以这样理解,越是有严格剂量规定的药物,其有效成分的毒性也就大一些,也就不能随意加大剂量,否则会引起药物中毒,对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要准确而科学地理解“好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不能以不科学的认识来看待药物的好与不好,生病需要用药时,还是要接受医生的指导,严格按照医嘱用药。这样,才可能达到治疗病的曰的,也可以避免用药不当、用药失误给身体和健康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