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铁及与其相关的营养素摄入量不足或因其消耗增多所引起的铁缺乏叫营养性铁缺乏症,在我国相当普遍,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其中半岁到两岁是高峰患病年龄。据2002年全国调研资料,7~12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0.8%,呈现儿童年龄愈小,铁缺乏愈严重,缺铁性贫血愈多的特点。
铁缺乏常见的原因
(1)摄入铁的总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多见于婴幼儿及散居学龄前儿童、孕妇和乳母。
(2)铁的生物利用率低:如中小学生虽然每日摄入铁的总量超过其推荐的铁撮人量(RNI),但由于膳食中鞣酸、植酸、多酚类物质含量高,妨碍铁的吸收利用,致使机体对铁的有效利用率低。
(3)膳食结构不合理:我国居民膳食中的铁质以植物性非血红素铁为主,其吸收率低于动物性血红素铁。这些原因又与儿童不良进食习惯,居民膳食品种单调和食谱很少变化有关。
铁是人体几十种有生物活性酶的组成成分,或者是必须有铁参与时才能完成酶的生化反应。因此,铁是人体十分重要的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在所有参与机体能量代谢的酶以及产热营养素相互间的转化过程中,一半以上生化反应依靠含铁的酶完成。在非贫血铁缺乏期,由于以上酶含量的不足和活性的下降以至细胞氧化磷酸化过程发生障碍,表现为工作和劳动耐力的下降。在学生中则有精神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和学习成绩下降等,有的证实为智商的下降,通常达9~11个智商点。在婴幼儿中,小运动操作的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
铁缺乏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红细胞含铁量的降低而出现缺铁性贫血。贫血引起的机体改变因程度而异,但常伴随其他营养素的缺乏。这些改变既与贫血时不能满足组织对氧的需求有关,又与人体组织中含铁化合物(酶)的含量不足有关。通常短期铁缺乏对形体生长影响不大,但贫血小儿体重常有降低。贫血儿童肤色苍白或发黄、毛发干燥、脱发、指甲脆裂、出现匙状反甲。口腔黏膜萎缩及伴有不同程度的舌炎。食欲不振,常有呕吐或腹泻。呼吸、心跳加快,可有肝大和下肢水肿。儿童可有异食癖,诸如泥土、粉笔、墙灰、煤渣、纸片等均可为其喜爱的“食物”,这种异食的结果又加重已有的铁缺乏,互为因果。
铁缺乏对儿童学习、认知及智力发展的不利影响开始得愈早则后果愈严重,其损害所造成的远期不良影响常常是不可恢复的,成为终生缺陷。
在我国,铁缺乏症有其广泛的社会性。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铁缺乏症是社会群体铁缺乏流行链上的一环,与铁缺乏源头人群孕妇、乳母的铁营养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要控制儿童铁缺乏症i降低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首先就要着重防治源头人群孕妇、乳母的铁缺乏。采取从源头上切断铁缺乏流行链的措施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便于了解,可参看图7。
铁缺乏症的预防和膳食调理
(1)孕期母亲营养:维护好孕妇铁营养是降低幼婴铁缺乏的关键措施。在整个妊娠期由于孕妇自身及胎儿的生长约需1000毫克(元素)铁。在妊娠24周后因胎儿生长发育增快,胎儿体重较快增加,孕妇每天平均需铁6毫克。这在一般膳食中是不可能满足的,因而必须在膳食外补铁。那么,铁应该怎么补,效果如何?我国研究证实,在妊娠后期给孕妇补充铁剂,不但可以提高孕妇的铁储备有利于产后机体的恢复,而且也有利于对胎儿铁的供给和防止生后幼婴早期缺铁和发生缺铁性贫血。具体方法是自妊娠32—36周开始,每天2次,每次口服硫酸亚铁0.3克(含60毫克元素铁)和维生素C0.1克各1片,即可取得上述良好效果。
(2)哺乳期乳母营养:哺乳期乳母乳腺分泌乳汁中的铁每日约0.5毫克,连同乳母每日生理消耗0.5毫克铁,乳母每日摄食的铁量不应低于1毫克。因此,注意补足乳母储铁的缺额和增加膳食中铁的含量,是母乳喂养儿有充足铁来源的基础,也是降低婴儿期贫血患病率的重要的基本措施。
(3)婴儿的营养:在婴儿期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影响婴儿的铁代谢,即:胎儿出生时体内储存的铁量与出生体重关系密切,出生体重愈小所储铁总量就愈少,发生铁缺乏就愈早而且病情重。生长速度愈快所需铁量愈大。
因此,低出生体重儿和双胎儿,发生铁缺乏的更多。牛乳中含铁量低,吸收率也低,因此人工喂养儿患铁缺乏的检出率就高。
(4)关注母乳喂养儿早期出现的贫血:人乳中每升含铁1~1.5毫克,吸收率可达70%~80%,连同出生时体内储存铁的有效利用,所以单纯母乳喂养儿在出生后4个月内很少有铁缺乏者。如果这段时期出现贫血,应到医院详查病因以确定贫血性质进行相应诊治。
(5)及时为婴儿添加辅食:为婴儿选择富含铁的红色瘦肉、肝、动物血、豆类食物、蔬菜、水果等作为辅食(表15、表76),并兼顾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C、铜、维生素B1。和叶酸的搭配以及合理安排儿童主副食及愉快进餐,及早为婴幼儿建立平衡膳食食谱是预防铁缺乏的根本措施。
儿童每日所需铁量可参看推荐的铁摄入量,半岁以内因有母乳喂养,为每日0.3毫克,7~12个月龄为10毫克,1~10岁为12毫克。
铁剂应用
1.预防、对外观正常儿童及已检出的铁减少者,包括孕妇、乳母、儿童及成年男女,按每周一次,每次每千克体重口服(元素)铁l毫克或2毫克,连续12周;该地区贫血现患率在20%以上者按每千克体重2毫克计算,现患率不及20%者按每千克体重1毫克计算。每年作一疗程预防性补铁即可。
2.治疗对确诊缺铁性贫血儿童,铁剂按每千克体重2毫克计算,每周口服一次,连续12周。对6~24个月龄铁减少婴幼儿,考虑到其日需铁总量约0.6~0.7毫克,亦可不计体重,每周一次口服铁剂12.5毫克,共12周。
3.辅助措施为促进铁剂吸收,每次口服铁剂时,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50~100毫克。考虑到在铁剂治疗过程中,由于血红蛋白大量合成时消耗各种造血元素,可能会显露出维生素B,z及叶酸的不足(或缺乏)以致血红蛋白增加较预期为低。此外可能因伴有维生素A、D及B2的缺乏,也可影响铁剂的疗效。这种情况应尽可能建立平衡膳食从而满足营养需求,必要时,可添加上述维生素以提高疗效。
防止铁超载和铁中毒
铁在人体内基本上是处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进行代谢和循环利用,除黏膜、体表和出汗有少量铁损耗外,机体并无排泄铁的途径。因此,一次大剂量摄入铁剂或短期内多次大量摄入铁剂可引起铁超载、急性或慢性铁中毒。
目前市场上有名目繁多的铁强化儿童食品,如酥糖、饼干、代乳粉、奶粉、铁强化保健品、各种铁强化饮料等,若小儿对其中某种食品有嗜爱,进食过多,很容易发生中毒情况。因此在添加铁强化食品时,一定要详细查看成分、含量,既不要超量食用,也不应同一时期摄食多种铁强化食品、饮料、保健品。一旦出现铁中毒应送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