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闹不停的婴儿,只要把他抱起来,他就会停止哭泣,甚至还会露出笑脸——像这样的事情,世上的母亲们谅必每个人都有过许多经验,像这种情形,自古就有人警告说:“不可抱,会抱成习惯”。他们的意思是说.哭就抱,抱就不哭,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了,就会变成不抱就哭不停的孩子。这话假如只是警告性的,警告不可溺爱,不可娇生惯养,那倒是还可接受,假如把它当真的尽量不去抱,不去理睬,那就值得考虑了。
在还不懂得把言语和动作当作表达手段的婴儿说来,他唯一能够利用的就是哭叫了。只要是在哭叫,或多或少的.他就是在诉求什么。假如你漠视他的呼吁,不对他有所反应,那么,以呼吁求取彼此沟通的、婴儿的要求,就要遭到片面的拒绝而落空了。
尤其是在出生后的婴儿说来,同母亲肌肤接触的亲情感,是幼儿精神形成上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这已经是很普遍的一种常识。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所长哈利·哈罗博士曾作过实验。他把刚出生的小猴子同母猴隔离,利用人造代用母猴,观察小猴子看看究竟喜欢哪一类的母亲。
他所设援的代用母猴,有网筒型的钢丝母猴,也有布制母猴等,每只母猴还装置有种种东西,有暖和的,有附装奶圄口瓶的,也有缓缓摇摆的。结果发现,小猴子最喜欢的是温暖,有柔软感触、有奶,能摇动的母猴。作实验的哈罗博士于是强调说,人类的婴儿也一定喜欢温暖、柔欹感触、奶水,以及轻轻的摇动,妈妈的轻轻怀抱,在婴儿的心理卫生说来,那是最重要不过的事情。
我所以说“应多多养成怀抱的习惯”,作这种稍有刺激性的主张,是因为希望母亲与婴儿能做好充分的沟通而提出的。我认为这是培养人类丰富感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