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心理健康 > 情绪发展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禁果效应

本文Tag标签:不听话  

  因为施工,小区广场旁遗留下一处沙堆。遛狗的人总爱去那边,狗在沙堆里大小便,弄得很不干净。小区里的妈妈们都会告诫自己的孩子,“别去那边玩,脏死了”。孩子和同伴出去玩球骑车什么的,妈妈们也会特意叮嘱,“别去沙堆那边玩,那边不卫生”。

  可是让妈妈们惊讶的是,不管她们怎么强调,也不管沙堆是多么的脏、乱、差,孩子们还是一有机会就去沙堆那边玩。尽管沙堆那边也没什么好玩的,但孩子们就是对沙堆念念不忘。似乎妈妈越禁止,沙堆的魔力就越大,这是怎么回事呢?们具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欲望。生活中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设悬念”,就是利用了对方的期待心理,增强了召唤感。这种“期待一召唤”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

  孩子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禁果效应在孩子身上尤其明显。对于孩子来说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他们想要尝试的欲望越强。这时,对于父母来说,合理的疏导加上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抽刀断水水更流”,强行禁止不如因势利导,其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很多时候,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会对孩子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不能说脏话、不能撒谎、不能冒险、不能做禁忌的事情。但父母越是这样说,孩子却越是好奇。他们很想尝试一下,不听父母的话会是什么结果。这种因好奇而产生的探索欲望,其实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但是对父母而言,出于各种考虑,是不愿意甚至难以接受孩子这么做的。所以,常常会听到父母抱怨:“我的孩子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

  很显然,这里的“不听话”,是父母出于自身的考虑而得到的结论,是因为孩子没有顺从父母的意愿得出的结论。很难想象,如果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那会是怎样的场景。孩子可能会成为父母的复制品,他们的生命体验几乎会被全部抹杀。父母告诉他们不能吃糖他们就不吃糖,告诉他们不能玩手机就不玩手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丧失独立能力。想想看,小时不听话,不过是给父母增加点麻烦,况且这不听话的本身还有待商榷。可是如果父母为了省心,非得让孩子一味顺从、听话,那么孩子长大后还会时时处处依赖父母,父母就有操不完的心了,这结果恐怕是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了。

  当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听话时,很有可能是他的自我人格和独立意识在起作用。父母如果不加了解强行遏止,孩子在探索外界和内在世界时可能就会变得消极;但如果父母懂得因势利导,就会大大有助于孩子强化自己的典型人格,使他们能够更融洽地与外界沟通。

  禁果效应指向的就是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无所谓好坏,用在好的方面它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用在不好的方面,它也会产生推波助澜的,影响。禁果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只要能巧妙、恰当地利用禁果效应,那么在处理某些事情时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茶杯倒扣在茶盘里,孩子对它们毫无兴趣。但是如果在进行的过程中对孩子说“不要乱动杯子”,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忍不住要打开杯子看一看。如果杯子下面竟然放有水果或者糖块,那么孩子的兴趣更会大增,会把每个杯子都翻开仔细观察一番。这个实验启示父母,巧妙利用禁果效应,就可以充分调动孩子正面的积极性。

  有个孩子学习小提琴一年,遇到了瓶颈,对弹琴充满了排斥,甚至想要放弃。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父母可能会责怪孩子不懂事,甚至强制孩子继续学下去。牛不喝水强按头,这种做法的结果是,要么孩子虚与委蛇应付了事,琴的技艺不会有一丁点儿进步;要么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放弃学琴,跟父母对着干。无论哪一种结果,最终都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聪明的妈妈没有采取措施,只是说,你要是这么厌倦,这两天就先别练琴了。这让孩子觉得很奇怪。接下来妈妈的行为就更奇怪了,她买回一把昂贵的小提琴,是欧洲著名小提琴制造大师的作品,上面有大师的签名。妈妈把小提琴藏在自己的卧室里,还特别交代说,你既然不想学琴了,这把琴你估计也不想碰了。打这以后,每当父母不在家时,孩子就悄悄地拿出小提琴,偷偷地练习。结果孩子的琴技大涨,甚至在后来的一次小提琴比赛中夺得了冠军。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时候,父母懂得了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就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也能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学期望去学习。事实上,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多地方都能运用到禁果效应。

  专家支招

  父母要纠正自己的偏见,其实孩子不听话未必全是坏事儿。碰到孩子不听话,父母就着急上火,把事情扩大化,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反应。心理学有这样的,说法,叫过激反应。过激反应会让父母不能设身处地从孩子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证明自己有没有过激反应。比如就说禁果效应吧,其实它描述的是好奇心理激发的行为渴望。但是很多父母会想当然地将这一心理机制落实到“禁果”上。这是不对的。这种反应就是一种过激反应,会犯先入为主和以偏概全的错误。父母-应该尽量避免犯这种错误,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和不听话的行为,熟练掌握禁果效应的运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