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心理健康 > 身心发育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的看待身高问题

本文Tag标签:儿童身高  

  一个孩子常常为自己身材矮小而烦恼,爸爸问他:

  ——你看书看的是封面还是内容?

  ——当然是内容。

  ——你懂得读书的道理,但有一本书你从未读懂过,就是你自己。你只要不是老盯着外表,就知道自己不比任何人差。

  ——但我同样注重你说的“封面”。

  ——那当然,我想这同样有自己的风格,正如高个子与矮个子握手时也不得不弯下腰,要知道拿破仑就是这样站在别人面前的。

  父母无时不在担忧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他们衡量发育标准的一个主要点,便是孩子的身高。他们看到自己孩子的个子比同伴高出一些或者偏差不大,就很放心。反之,则惶恐不安,以为孩子的前途黯淡无光了。他们到处奔走,投医问药,百般咨询,使用各种秘籍偏方增高。

  父每最期望孩子的身高达到“标准”:既不要过高,也不要偏矮。令他们疑惑的是,这种“标准”不知为何常常变得模糊不清。因为有些孩子在一段时期看似正常甚至高于同龄孩子,然而到了某个年龄段却反而落后了。而另外一些令父母时刻担心的孩子,却在某个时期不知不觉长高了。

  确实,父母需要了解影响孩子身高的各方面因素。专家们大致将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分为两方面,即“先天”和“后天”。

  一般认为,“先天”取决于父母,“后天”指发育环境和条件,人们更多地重视后者。而这当中又主要看重营养和体育运动。他们以为只要保证了孩子发育所需要的维生素、蛋白质和促进新陈代谢的活动量,就能使孩子长成“标准身材”。这里他们忽略了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方面,即孩子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身高。如果孩子的情绪长时间处于忧郁、压抑或焦躁不安的状态,则会造成内分泌失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身体发育不良。

  法国儿科专家克洛德·蓬特博士在他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人们经常错误地把孩子发育缓慢的主要原因归于父母的遗传基因,而忽视另一个现象,即所谓‘心理矮小症’。”他认为缺乏关爱是一些孩子长不高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婴儿体重轻、营养不良、且缺乏动人的面部表情,三岁以后便会成为身材矮小的儿童。而一些本来个子矮于同伴的孩子,茌离开原来的环境或父母改变了过去的养育方式时,会出人意料地长高。

  蓬特博士认为亟待重视和解决的,是如何通过诱导和改变环境恢复一个孩子的正常心理。譬如,那些不稳定的家庭、被社会排挤或抛弃的家庭以及经济十分困难的家庭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状况。自卑或孤独的孩子,生长在一个他不适应的集体环境中,心理更容易受到抑制。因为对环境的恐惧或厌恶使他无法与周围的人沟通,这便造成严重的压抑,心理上处于失衡状态。

  因此,专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后提出了新的建议,即在强调心理因素的同时,更重视环境因素,其中首先是家庭。蓬特博士认为,让一个非正常家庭承担责任并非易事,有时收效甚微。因为家长们多凭自己的经验处事,对于改善或完全改变家庭环境往往持抵制或者拒绝的态度。而从孩子的方面来看,同样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孩子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排斥。蓬特说:“当我们第一次接触这个问题时,很多患有‘心理矮小症’的孩子,已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排斥和不适应新环境的迹象。这在他们与人交往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反应迟钝、性格怪癖、举止生硬和不合群。而身高不如他人更造成了他们的心理障碍,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做父母的在孩子身体发育成长方面,须知:

  ●父母的爱护和关心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因素。

  ●培养孩子开朗、活泼的性格,融入周围环境。

  ●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样有益于身体发育。因为孩子在做这些事时,不会感到压抑。

  ●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分强调个头高矮,这会起到相反效果。

  ●告诉孩子,矮个子一样能成为伟人,要知道,拿破仑就是个矮个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