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家庭生活 > 亲子互动 > 日常活动

如何把孩子的提问引导为亲子谈话

本文Tag标签:亲子交流  

  孩子一坐在餐桌前就问:“炖鸡是哪儿来的?”告诉他是鸡肉做的,孩子又接着问:“谁制造的鸡?”“谁把鸡摆在货架上?”“锅是怎样造出来的?”“为什么米是白的,而番茄是红的呢?”“我闭着眼睛吃饭,饭会不会从别的地方溜走呢?”…一

  孩子在三岁时,说话的方式就可以和成年人说话的方式一样,只是词汇没有成年人那么丰富。三岁到五岁这几年,无论对孩子还是对父母都不轻松。孩子在这几年,言语往往落后于思想,他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鲜,而他的思维速度和说话速度之间存在差距。当孩子知道“为什么”几个字能得到一切答案时,他会对一切疑惑的事提出“为什么”。

  父母通常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对付这些“为什么”的轰炸。可孩子的“为什么”是无数的,他会一连串的问你“为什么呢”。一个四岁的男孩在两分半钟的时间内,向他的父亲提出以下问题:

  “烟飞到哪儿去了?”

  “月亮怎么像一盏灯呢?”

  “谁在摇树?”

  “能找到一张特大的报纸把骆驼包起来吗?”父母的回答永远不能使孩子满足。许多父母为此感到紧张和自卑,甚至恐惧,怕孩子提出一些令他们尴尬的问题。

  当孩子问“为什么”时,父母最好的态度是:不要让孩子把谈话变成一种问答比赛节目,不要让他担任提问题的主角,父母则提供全部答案。父母最好把问题引导为谈话,这中间互问互答,让孩子也加入研究问题的行列。

  一位母亲对她四岁孩子的提问感到厌倦。孩子没完没了地问母亲“什么是战争?”“什么是边境?”“臭虫是谁制造出来的?”“小鱼为什么不吃奶?”……母亲无法回答,孩子就生气。母亲只好说:“长大了你就会知道了。”孩子严肃地说:“你不回答我,我将来会是个笨蛋。”每个孩子都会以同样的倔强提出类似的要求。在生活中孩子提的问题比成人提的问题要难得多,它太广泛,角度怪得离奇。但是千万不要回避孩子的提问,你应该用你已有的知识,把孩子的问题集中起来,尽量给孩子以满意的回答。有时,问题的答案尽管不准确,孩子也会满意的。比如,孩子问“火车是怎么回事?”母亲不一定知道火车的原理,但她告诉孩子,火车一装上轮子就跑了。孩子对这个答案会很满意。

  父母要警惕孩子连环似的问题带来的后果,因为孩子会通过许多答案推论出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是荒谬的。有个孩子问妈妈:“汽车为什么会跑?”妈妈说:“它喝了汽油。”孩子问:“我没喝汽油,我为什么也会跑?”妈妈说:“你吃了饭,饭和汽油一样,是一种能量。”孩子说:“假如我喝了汽油也会跟汽车跑得一样快吗?”妈妈说:“是啊!”结果孩子一回到家就闹着要喝汽油。

  父母回答孩子的提问不仅要随意自然,还要避免伤害孩子。有个孩子忽然问妈妈:“我是怎么来的?”(很多孩子都会问这个问题)妈妈正在剥豆子。妈妈拿起一个豆荚,一手掰开,蹦出四颗小豆子。妈妈说:“看,你就是这样出来的。”孩子不吭声,他很伤心,以后无论如何都不吃豆子了。

  对孩子的提问不要不懂装懂,给孩子造成爸爸妈妈什么都知道的印象。对于孩子提出的难题,父母可以说:“让我好好想想。”或者说:“等一会儿,我去翻翻书,就能找到答案了。”孩子绝不会因此看不起你,他会为提了一个了不起的问题暗自兴奋。如果他知道你是从书里找到答案的,你也把研究问题的好习惯灌输给他了。

  孩子向你提问,你也可以向孩子提问,培养他的想象力和研究能力。孩子的回答往往又是大人想象力难以达到的。妈妈问孩子:“小狗为什么喝水坑里的水?”孩子回答:“它没钱买汽水。”孩子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来回答问题。这时,父母一定不要嘲笑孩子,也不要试图“纠正”这些稚嫩的回答,父母对孩子的回答要抱着赞赏的态度。对孩子来说,自信比准确更为重要。

  清楚明白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问题,是一门艺术,必须小心慎重:

  ●不要用过分复杂的知识来加重孩子头脑中的负担。

  ●多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尽可能回答得简明易懂。

  ●对于不可能直接回答的问题,采取特殊策略,既不离真实情况太远,又能初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引导孩子多提问,会提问题的孩子更聪明。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