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言行要有所避讳

本文Tag标签:家庭环境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有句名言:“社会就是模仿。”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需以身作则,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之间得到熏陶。

  大人间的很多种说话方式和内容不宜在孩子面前表露。要知道那貌似心不在焉的小孩子,不一定只是在旁边自己玩耍,其实他也有可能正竖着耳朵倾听呢!有时候他是在那些似懂非懂的话题里面寻找与自己有关的内容,更多时候却是被一种好奇心驱使,而接受那来自成人世界里的信息。因此,往往一些大人间的不良习气,会自觉不自觉地沾染到幼小的孩子身上。小孩子们总是善于模仿大人,何况大人也一直在充当小孩子各方面的导师。他们要求孩子做这做那,孩子不一定会听从,而他们在孩子世界以外说的话,却富有相当的吸引为。应该知道,父母首先要注意的是有孩子在场时应避开的话题,譬如,他们不该表露那些充满刺激性的内容,也许这些内容中的一部分他们也模模糊糊,但另一部分就有可能和他们不久的将来的经验联系到一起。大人间可以相互调侃、争论以及开玩笑式的骂两句,小孩听了就可能觉得“太有意思”了。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不知什么时候就冒出令大人无比难堪的话。你要追究起来总能从大人那里找到出处。

  论人长短本是成人间的事情,而我们的父母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把孩子牵扯进来,他们满不在乎地当着孩子的面议论外人,尽管孩子可能不足十岁,然而,就好像赞美的话可以令他们倾心一样,他们同样也喜欢听那些蜚短流长的话语。往往是这些背后的“小话”让孩子记忆深刻,而且大人信口开河的时候,又往往不注意措辞。这无形中就已在孩子心里播下了劣根的种子。在学校里,他们也会模仿大人的口气,褒贬他喜欢或讨厌的某个同学。谁要是让他不满意,他应对的方式也往往是这种背后的议论,甚至是诋毁和诽谤。大人说话庸俗无聊,举止粗鲁放肆,也一样会传染给孩子。尽管幼儿园和学校教孩子正直和自尊,而家里却在这种正直和自尊的表面涂抹上一层层异样色彩。孩子的心地本来是纯洁无瑕的,他们的接受能力也非常强。大人有意识地为其灌输或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引导的思想,都可能使他们内心向善的一面得到发展。同时,大人无意识教的东西,也可能充满诱惑力。当他们无意中听到大人嘴里说出什么话,正好可以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利用时,就会更着意效法。这也说明大人在孩子心里的地位——在幼小时,他们更多的是崇拜、尊敬。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会发现以往在他们眼里充满神圣感的事物,包含令他们敬慕的大人们的所思所行,如今怎么会流露出这么多恶劣的气息,早年的崇拜和尊严也就转化成为无比的厌恶。

  对于一个言行恶劣的孩子,父母当然不能接受,而不论他们自己的言行如何。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令人喜爱的。可不知为什么,有些父母往往在生活中会把这些愿望忽略。也许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找到原因:

  ●他们认为大人间的谈话小孩子听不懂。

  ●大人的话语中不存恶意,且与孩子无关,也就不在乎孩子是否在听了。

  ●孩子自有兴趣所在,对成人世界从不关心,所以可以不必紧张。

  ●从小让孩子接触成人世界不无益处。

  ●小孩子自有分辨能力。

  ●条件所限,无法避开。

  ●从未考虑过这件事。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