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心发展一定遵循某些法则,只有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认同这些法则,并严格遵循这些法则,希望才不会破灭,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生理和心理缺陷,也只有完全遵循这些法则,才能达到比较完美的成熟状态。所以,那些已成为或将成为父母的人都必须努力学习这些法则。每个做父母的都会把孩子看成是一张空白的纸张,希望按自己的想法图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就会彰显个性,父母的方式也随之变少。
开始时孩子的个性表现比较奇怪,父亲会令他愉快,母亲则会使他变得阴沉,这也会使大人感到疑惑。不过孩子大点以后,就会表现得有感情、欲望和意志,这时新奇感也不复存在。当孩子沉湎于书籍之中,或者参加属于男子汉的游戏时,他的父母也就不再疑惑,并且习惯于这种状况。这时,父母就会转变为给儿童包办一切的观念。父母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看着自己的孩子像花开一样健康地成长,只要孩子能自主,他就会得到鼓励。孩子自主性越大,父母可做的就越少,到了最后,他们能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便利的食物。
现在,我们也许明白了,孩子能够合适的自我调整,父母所需要做的就是供养,供养的东西必须健全或者有营养,无论它以图书、课本、朋友、牛奶面包还是以母爱的方式。大多数父母所理解的教育就是按照自己的爱好,给儿童们更多的营养、关爱以及文化,然后任其自由地发展。
事实上,在父母的帮助下,儿童能够按其本性成长是最好的,这样对孩子不仅没有什么不良后果,反而会有很大的好处,除非父母溺爱他。但是“任其自然”这种观点,并没有真正触及影响人类发展的法则,因而它并不完整,不能完全反映父母的本意。儿童的事情非常烦繁杂,看似愚蠢的话语和行为方式往往包含重要的意义。只有父母细致人微地观察,才能懂得其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