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特殊儿童 > 学习障碍 > 预后

如何对轻度弱智儿童进行教育

本文Tag标签:智障儿童  

  为轻度弱智儿童安排教育方案的方法有多种,大多数学校都把它们分为四级:学龄前儿童班、小学初级班、小学中级班和中学班。除此之外,许多学校还设立了婴儿教育班和毕业后教育班。前者旨在刺激自出生至3岁婴儿的感觉和智力发育,后者则集中向20岁左右的年轻人传授就业,独立生活和社交等技能。

  许多专家认为,幼儿期对于任何儿童的智力发育和社交技能发展都是举足轻重的。对于因环境条件恶劣而一到入学年龄就有可能被确定为弱智的孩子来说,情况更是如此。然而,如果幼儿可能存在的弱智属于轻度范围,专业人员则倾向于认为,在确定弱智时应持较为慎重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们经常说这样的孩子“有弱智危险”,即这些孩子进小学后有可能被列为弱智.

  学龄前弱智儿童教育方案因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而各异,其中最常采用的有教育性家访、日托分组教育、家访与日托结合的教育和家长小组会议等等。尽管这些方案的最终目标都是降低环境条件低劣的婴幼儿将来被甄别为弱智的危险,但它们在课程重点的安排上有很大差别。例如,有的方案强调婴幼儿的感觉一运动练习,有的则强调纠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许多学龄前轻度弱智儿童班都把重点放在所谓准备性技能(即将来进行学习的必要条件)上。虽然正常儿童幼儿园也同样强调这类活动,但学龄前轻度弱智儿童班起点低,延续的时间长(2~3年,而非1年)。准备性技能包括以下能力。

  1)静坐和注意听讲;

  2)辨别听觉和视觉刺激;

  3)听从指数;

  4)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5)提高全面运动和细微运动的协调性(握铅笔、使用剪刀等);

  6)发展自理技能(系鞋带、扣钮扣和解钮扣。把拉链拉上和拉开、大小便);

  7)与伙伴交往.

  幼儿期也是家长着手教育子女的绝好时期,有研究结果表明,家长有可能成为教育学龄前子女的称职老师.一些专家对环境条件较差的学龄前儿童的母亲进行训练,然后由她们来促进自己孩子的认识和言语能力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这组幼儿的智商比另外一组母亲未受过训练的幼儿平均高16分。

  小学初级班

  小学初级班的主要目标依然是培养轻度弱智儿童的准备性技能。这类轻度弱智儿童的实际年龄为6~10岁,而智力年龄仅为4~6岁;他们中大部分孩子需要接受与幼儿园正常儿童类似的课堂教育。小学初级班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学龄前儿童班课程的延续,所强调的仍旧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概念的形式。文化学习活动所占比重很大程度取决于每个孩子所接受过的学龄前教育的质量和深度。轻度弱智儿童就是从这时开始学习阅读、算术和书写的。对轻度弱智儿童提供教育,也是为了训练他们掌握必要的社会适应性行为技能。

  小学中级班

  为实际年龄9~13岁,智力年龄仅6~9岁的轻度弱智儿童举办的小学中级班比初级班更为普及,主要原因是轻度弱智儿童往往在入小学的几年后才被甄别出来。中级班尽管可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提供技能训练,但它的主要作用是传授文化知识,不过只是些功能性文化知识。正常儿童学习阅读等文化知识是为了日后学习历史等其他知识;而弱智儿童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如阅读报纸、查阅电话簿、识别商品标签、兑换零钱、填写求职申请表等。

  中学班

  轻度弱智少年到了进初中或高中的年龄,准备性技能训练已几乎全无必要。在这一时期,课程比以往更强调功能性文化知识,而且社交和职业教育也占更大比重。布罗林(Broin)的职业教育模式反映了中学课程强调日常生活技能、个人社交技能和就业准备等“现实世界”诸方面的情况(表2-3)

  表2-3布罗林的职业教育模式

  日常生活技能

  1.管理家庭财务

  2.管理家具和家用设备

  3.满足自我需要

  4.养育子女和料理家庭生活

  5.购买和准备食物

  6.购买和缝纫衣物

  7.参加市民活动

  8.利用娱乐和闲暇

  9.与周围社区交往

  个人社交技能

  10.培养自觉意识

  11.树立自信心

  12.培养社会可接受的行为

  13.培养与人交往的良好习惯

  14.培养独立性

  15.作出正确决定,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16.与他人适当交往,就业指导和准备

  17.了解和寻找就业机会

  18.作出适当的就业决定

  19.演示适用的工作行为

  20.演示充分的体力和劳动技能

  21.掌握某种有出售价值的专门工作技能

  22.寻找、获得和保持满意的工作职位

  资料来源:D·E·布罗林,《残疾人的就业准备》(第二版).改自《以个人能力为基础的十至十二年级职业特残教育模式》,俄亥俄州哥伦布,查尔斯·E·梅里尔出版社。

  目前,轻度弱智中学班正越来越普遍地采用一种半工半读教育方案。这种方案的基本理论是,学校文化教育与职业经验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协调关系。方案将学生安排在社区的某个工作环境中,通过文化知识教育对学生的工作经验进行补充。

  默赛尔和佩恩(Payne)对半工半读教育方案的五个阶段作了如下介绍:

  ①职业考察: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技能要求;②职业评价:对各种工作技能经验进行评价,以确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爱好;③职业训练:发展属学生一般爱好范围内的工作技能,这些技能通常是半熟练性的,涉及面很广,以使学生适应一定范围内的各种职业;④职业安排:安排学生中学毕业后的工作:⑤后续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亦可包括进一步训练和重新安排工作。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