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惧怕死亡而引发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恐慌、担忧、焦虑、不安等。心理学家表示,孩子如果比较早地接触到死亡的话题,心智比较早熟,更容易出现“怕死”心理。这种心理在6岁孩子身上比较多见。
这种情绪反应在家中有亲人去世,或父母因亲人去世反应过激时,更易发生。如父母因亲人去世天天以泪洗面,孩子就会因此而开始怕死。如,对妈妈说:“妈妈,你千万不要死啊!”或问父母关于死亡的问题,甚至会问“妈妈,我会不会死?”如果告诉他会的,他会因此更加害怕。之后,一提关于死亡的问题,孩子就神情紧张不安。
这种情绪在比较胆小的孩子身上更加多发,特别在孩子晚上独处时,如,让孩子去另一个房间睡觉,孩子就不敢睡。或者,总躲到妈妈的床上哭诉“我不要死”“妈妈你也不要死”!有些孩子还会想象一些关于死亡的恐怖镜头,会越想越害怕,从而一到晚上就死死地黏着妈妈。
孩子惧怕死亡,与以下原因有关:
(1)小孩子在6岁时,已经有了自主思维意识,但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不可能如成人一般理智地看待死亡,更多的是一种恐惧、焦虑的心理,于是就有了“怕死”心理。
(2)现代一些恐怖片和电视剧里面,有很多关于死亡的恐怖镜头与情节,如果孩子看多了这些恐怖片,不仅不敢独自去上厕所,而且也总爱担心自己会不会就突然死掉或死得很惨。于是,就紧张不安。
(3)有些父母比较胆小,看电视剧时,特别是看到有关死亡的镜头时,就紧张不安,甚至尖叫,结果就让孩子负面模仿,并产生惧怕死亡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