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心理健康 > 情绪发展

怎样过上有所作为的生活

本文Tag标签:宝宝成长  

  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少因忧虑而精神崩溃,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忧虑。

  心理学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就是:不论这个人多么聪明,人类的思维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想一件以上的事情。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假定你现在靠坐在椅子上,闭起两眼,试着在同一个时间去想学生郊游和明早去图书馆还书。你会发现你只能轮流地想其中的一件事,而不能同时想两件事。邱吉尔在战事紧张到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的时候说:我太忙了,我没有时间去忧虑。大多数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都像伟大的科学家巴斯德那样“在图书馆和实验室找到平静”。人的情感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既激动、热诚地去想一些很令人兴奋的事情,又同时去忧虑,因为忧虑会把你拖累下来的。一种感觉会把另一种感觉赶出去。现在“职业性+的治疗”成为近代心理医生的常用手段,也就是拿工作来当作治病的药物。这并不是新的办法,无,论是中国的古代的医学家,还是古希腊的医生,早就使用了。

  萧伯纳说得很对,“让人愁苦的秘密就是:有空闲时间就来想自己到底快乐不快乐”。所以没必要去愁苦,让自己忙起来,你的血脉就会畅通,你的思想就会开始变得敏锐。让自己一直忙着,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也是最好的一种药。

  从精神上说,人最基本的需要是创造,“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从生存角度上看,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通过劳动以谋生,积极从事劳动实践,有生活的目标和向往,才能有内在的充实感、幸福感和最佳的精神状态。

  人的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充分发展,必须通过劳动实践,劳动可以促进生命个体的不断完善。感知觉剥夺试验表明,智能和体能不被运用时,人的整个心理能力就会明显降低。长期脱离劳动实践,对复杂而充满竞争的环境就很难适应,缺乏充实感,甚至对生活、工作、学习产生厌倦的“无兴趣病”。生活中应该充满着幻想,但脱离了劳动实践,则只能是虚无飘渺的空想,只有与现实密切联系,并且通过实实在在的劳动,才是可能实现的思想。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想像、思维和劳动来改造现实,把幻想转换为计划和行动,从而锻炼了我们的智能和体能,使生活充满了情趣。

  积极从事劳动实践,可以使人摆脱对自己的过分关注,消除不必要的忧虑,避免“以我为中心”这一不良个性特征的形成,不再把本来属于正常的现象,视为反常的或病态的,无端给自己增添烦恼。劳动可使人增加交往,促进了解和互助,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建立良好的关系,于心身健康十分有益。劳动还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感到欣慰和满足。缺乏价值感对人是一种折磨,空虚、无聊、难以打发日子,会使心理失去平衡,精神萎靡不振,对心身健康构成威胁。

  工作是人类生命的一个突出要素。除了是谋生的手段外,工作把生存需要、社会需要、智能需要完整地统一起来,是使人达到真、善、美境界的核心力量,是感情和心理的莫大慰藉。快乐不能仅靠各种享受和姿情纵欲来实现,欲望的满足不管有多么强烈,都只是短暂的,最终摆脱不了随之而来的苦恼。能有效地消除负性情绪,使人生充满意义的还是对事业的追求。人能承受短时间的悠闲,却不能忍受长时间的无聊寂寞,追求新知和乐于创造则可使人感到充实和满足。

  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过一种没有矛盾、没有冲突、世外桃源式的日子,个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要求与环境交流信息和与环境建立某种有感情意义的联系,而这一交流和联系必然要靠工作和劳动来维系。许多人的烦闷和不安不是因为工作的辛苦和劳累,而是由于他们无所事事、空虚或生活没有目标。有所作为的生活可以有效地消除失落感,是摆脱忧虑和烦恼的最佳方法。追求是对懒散的挑战,全力以赴地施展才华,活着才有价值,才.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快。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