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心理健康 > 情绪发展

情感紊乱与行为失调的识别

本文Tag标签:身心健康  

  情感紊乱或行为失调儿童的最明显的问题是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感情。这类孩子易激惹、爱挑衅、好嫉妒,并且有伤人毁物的行为。除非迫不得已,其他儿童和成年人自然不愿把时间花在他们身上。而别人报复和惩罚他们也是可以理解的。怎么判断是否是情感紊乱/行为失调患者呢?

  1.甄别

  最典型的情感紊乱/行为失调儿童,即范围分类法中第一类儿童,常常喜欢通过自己的行为吸引别人的注意,因此,识别他们基本上没有问题。不成熟和有个性问题的儿童的表现可能不那么明显,但也不难识别。

  但是请读者不要误解,这并不是说识别情感紊乱/行为失调儿童的工作就没有任何困难了。孩子的年龄越小,判断他的行为是否表明有严重向题就越难。有些失调儿童甚至从未接受过检查,共原因可能是教师对孩子的问题不敏感,也可能因为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中,其他孩子的失调情况更严重,致使他们的问题不那么突出。而且,即便是十分敏感的教师有时也会判断失误。此外,有的失调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并没有问题。

  我们讨论过的那些定义问题,会使旨在制定教育干预方案的正式甄别和早期准确识别工作变得复杂起来。不过,一般地说,教师的非正式判断(与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科医生的判断比较而言)可以作为甄别孩子的情感紊乱/行为失调问题的相当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2.直接观察

  自60年代行为矫正法推广以来,有关的研究报告开始普遍附有一张曲线图,专门表示一个孩子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某些行为每天出现的频率。指出有问题的行为,对之进行直接观察并把它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出现的情况记录下来,这样做本身并不足以构成给情感紊乱/行为失调下定义的依据,也不能据此识别情感紊乱/行为失调。然而,这种做法却能为采用何种干预方法提供有关行为和反应的十分有用的参考数据。

  莱曼(Lyman)1984年对6名在有寄宿治疗设施的学校就读的11一13岁失调儿童进行了研究。这些男孩属于行为失调类.其行为问题包括不服从教师管教、攻击他人、逃学和毁物等。他们的成绩都大大落后于同龄儿童,而且很难踏踏实实呆在教室里学习。莱曼把“学习行为”规定为看课本或答卷、询问有关作业的问题和听教师讲课。每个学生在上课的一个小时中所表现的学习行为都得到了系统观察,他们用于学习的时问百分比都被记录和标绘在一张曲线图上。在获得基线观察数据后(即学生在为自己选择目标之前的表现),莱曼对制定不公开的和公开的目标的效果进行了试验,在不公开的目标的阶段,每个学生都被单独叫到讲台前,教师告诉他们:

  咱们现在想个办法帮助你改进学习。我要你选一个目标,看你在一会儿就开始的一个小时里能把百分之几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我所说的学习就是读课本,看答卷、问与作业有关的问题和听老师讲课)你自己觉得哪个目标合理就选哪个,也就是说你应该挑选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试着对自己作一番挑战,不过别把目标定得太脱离实际。好了,现在就选一个时间百分比目标吧。我把它记在这张卡片上,你自己保存,这样你就不会忘记了。

  在公开的目标的阶段,教师还是这样单独开导学生,只是把记录目标的片卡张贴在教室前的布告牌上。公开的目标能够比不公开的目标更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表现(即促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