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心态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本文Tag标签:家园互动  

  新孟母:“牛拉车不动,打车还是打牛?”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其地位仅次于至圣孔子。孟子的成才,离不开他的母亲,孟母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孟子家住今天山东省邹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庄外不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非常担忧,小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怎么得了呢?于是决定搬家,给孟子换个环境。

  孟家迁到了县城西北的庙户营,这里是个大镇甸,母亲的原意是让孟子多长一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十天赶两个集场,喧闹异常。孟子倒是兴高采烈,看了回来不是用棍子挑两块石头学卖菜,就是用木头作刀子比比划划地学杀猪。孟母觉得不对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于是决定再次搬家。

  这一次孟家搬到了城南的因利渠畔,隔壁是个学堂,周围都是读书人。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学的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也学着读书演礼,孟母这才放下心来,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关于孟母三迁的意义,章太炎在《国学讲演录》中比较孟子和苟子思想的差异时,有所论述:

  一、孟、苟的治学不同。孟子主诗书,而诗书是精英教育;苟子主礼乐,而礼乐是全民教育。

  二、孟、苟的生活环境不同。孟子是邹人,邹鲁多儒者,都是礼让君子,所以孟子所见,无非善人;苟子是赵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大多凶暴,所以苟子所见,无非恶人。

  三、孟、苟的家教不同。孟子的母亲注重胎教,也注重孟子的学习环境,孟子自小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中,所以觉得人性本善;苟子的幼年教育可能不如孟子,见到了很多阴暗面,所以觉得人性本恶。

  由此可知,幼年的学习环境对人一生的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天下,“孟母三迁”的故事屡见不鲜,最为普遍的就是父母为了择校而挑选学区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