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吐弄舌头,多是天真的表现。但过于吐弄,而不欲饮乳,啼哭不安,则为“吐舌”,是病态。如果舌下连及舌根肿胀,好似多长了一个舌头,这就称为“重舌”。中医理论认为,舌为心之苗,“吐舌”、“重舌”,都是小儿心经积热的表现。外治时,用药物敷足心,使热从下行,就好比是“釜底抽薪”。下面介绍几种方药:
1.生附子、生半夏各6克,共研末,鸡蛋清调作药饼,贴两足心。1周可愈,不愈再贴。
2.木通3克,生地6克,黄连3克,甘草3克,五味子3克,共研细末,加白蜜调成药饼,敷贴两足心,反复使用。
3.竹沥适量,乱头发烧灰,调吴萸末3~5克,敷足心。单用竹沥调头发灰亦可涂舌上,同治口疮。
4.白及磨汁,涂足心、舌上。每日1~2次。
5.黄连、黄柏、生大黄各3克,竹沥适量,调涂足心或舌部。早、中、晚各1次,连续2~3日可愈。
6.生附子、生香附、生半夏、生栀子各6克,研细末;蓖麻子7粒,葱白头7枚,捣烂;以鸡蛋清1只,酒、水各半搅拌;酌加面粉,制成两个约3~4毫米厚药饼。烘暖后,贴两足心,棉布包扎,12小时取下,虽局部皮肤呈青紫色亦不足为虑。本方可兼治口疮、鹅口疮,但用时,局部当配合冰硼散,或珠黄散,或青石头用水洗净,刀刮其石屑水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