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随咳嗽而出,痰血相混,或咳出纯鲜血,称为咳血;不咳嗽,咯出鲜红血液或血块为咯血。其血都是从肺或气管而出,最常见于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其他还有肺脓肿、肺癌和某些心脏病。
遇到咯血、咳血千万莫紧张,要让病人躺下静卧,取侧卧头低位,用冷毛巾敷在头部及胸部。少量的咯血、咳血,卧床静养几天,及时服药,可逐渐好转。咯血后可取鲜藕数个:捣烂绞汁,大量饮服。如无鲜藕,可用鲜自茅根半斤或鲜仙鹤草半斤,捣烂绞汁,冲服。或水煎放凉后喝下,(无鲜品也可用干品煎服,剂量减半)。若出血仍然不止,可在以上方药服用的同时,冲服参三七粉,每次半瓶至1瓶(1.5~3克)。也可选用以下处方:
1.桑叶、杏仁、炒栀子各10克,白茅根、芦根各30克,生苡仁、冬瓜仁各15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天1剂。适用于痰热伤肺型的咯(咳)血。多见于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肺炎、肺脓疡等病。
2.丹皮、炒山栀、炒黄芩、白及各10克,柴胡、生大黄各6克,生地12克,白茅根30克,生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3.黛蛤散,每次6克,每天2次。
以上两方适用于肝火灼肺型引起的咯(咳)血。多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病。
4.生地、玄参各12克,百合、白及、百部、丹皮各10克,仙鹤草、旱莲草、海蛤壳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阴虚肺燥型引起的咯(咳)血。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后期、肺脓疡后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等病。
咯血期间,病人需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以免化火伤津,诱发再度咯血。饮食物应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但如果大量咯血,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切不可在家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