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对游戏的认识

本文Tag标签:孩子游戏  

  一些心理学家对游戏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这些不同的观点大致都强调以下几方面:

  1.游戏过程充满了欢乐

  游戏和愉悦、欢乐几乎密不可分,许多心理学家都强调没有欢乐的过程就没有游戏。黄人颂(1988)强调“游戏伴随着愉快的情绪”;谢菲尔(1993)认为“正面的感觉伴随着游戏而产生”;贾森(Jason)强调游戏中的积极情感,游戏通常充满着愉悦及欢乐,即使有时并非如此,儿童依然认为涛戏好玩而重视它(Jason,1999)。

  2.游戏活动中的控制感

  纽曼( Neumanmi,1971)认为,游戏有三个特征:控制性、真实性和动机。凡是由内部控制的、内部真实的、内部动机引发的活动就是游戏,反之,则是工作。鲁滨(Rubin,1983)则将“受内部控制而非外部控制”作为他总结的六条游戏特征之一。在游戏的王国里,真实和幻想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任何真实的东西都可以想象成自己希望的目标,这让游戏的儿童得以在“真”和“假”之间尽情驰骋。游戏中,儿童仿佛感觉到自己是世界的“主宰”,随着自己内心心绪的起伏,自己可以决定游戏世界中发生的一切。相对于儿童几乎无法控制的真实世界,游戏中的自主感、控制感可以增强儿童接受真实世界挑战的勇气。

  3.没有时间上的控制

  游戏的过程是随兴的参与,游戏的玩伴想要继续玩下去就继续玩下去,不必在乎花费时间的多少。反过来也许大家正准备玩游戏时,一个玩伴的家长来叫孩子回家,可能小伙伴们还没有玩到,就一窝蜂地各自回家了。

  4.没有特别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自然而然”而非刻意地学到一些东西。一旦某一活动过程被标上“学习”的标签,该活动就不可能被孩子认为是游戏活动。例如,若一项活动(例如绘画或做香蕉面包)是由教师安排的并有着一定的程序和结果的话,儿童就将之看作是“学习”。但如果一项活动(例如拼字母)是被自由选择的,孩子们就将它视为“游戏”。换句话说,孩子们看一项活动究竟是学习还是游戏,不是根据活动本身,而是根据行为背景来判定,即看该活动是由教师引导的还是由儿童引导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