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豆科植物赤豆或赤小豆的种子。李时珍称之为“心之谷”,赤豆又名红饭豆,赤小豆又名米赤豆。赤豆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赤小豆栽培或野生。是常做炖汤或做洗沙类糕点的主要原料。同时赤小豆在医学上收作药用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我国现在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赤小豆“主下水,排痈肿脓血”的记载。中医认为赤小豆是治疗水肿性疾病的常用食物。本品性味甘、酸、平。它可利尿消肿、健脾渗湿、解毒排脓。
现代实验证实赤小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若将赤小豆配上适当的滋养性食物,如鸡、鲤鱼、鲫鱼、粳米、红枣等,调成汤、粥、糕等食品,则不仅可强身补虚,而且还能利尿消肿、祛病除邪,对于多种水肿性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营养不良性水肿有其独特的疗效。下面介绍几例常用方法,可试疗效。
①赤小豆200克,水煎煮烂,放糖,当茶饮;或与红枣同煎煮,连汤食之,可治水肿,小便不利。
③赤小豆1 00克、冬瓜(带皮)1 50克,加水煮至烂熟,分三次,一日吃完,可利水消肿,除湿运脾,最适全身浮肿者。
③赤小豆1 00克。薏仁米50克同煎汤,可健脾利湿消肿,适用于腰腹。下肢肿胀较重者。
④赤小豆1 00克,鲤鱼一条(约500克),陈皮6克煎汤,饮汤吃肉,有补虚扶正、利水消肿之功,适用于妇女妊娠或肾病水肿及肝硬化腹水等多种虚弱症。
⑤赤小豆50克水煎半熟,放入小药50克,煮至成粥,每日晨食,可补脾除湿利尿止泻。适用于多种水肿性病变,尤其一对脾虚水肿为主的面色痿黄、倦怠、腹胀、脚肿乏力、便溏、尿少等症状者更为适宜。
⑥赤小豆1 00克,白茅根一握(约50克)加水煮烂熟食豆。可清热利湿消肿、适用于腹大如鼓,小便不通之水肿病。
⑦赤小豆60克,百合1 0克、杏仁1 5克。先将赤小豆煮半熟,放入百合、杏仁同煎成粥。有润肺止咳、除痰利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慢性咳喘病人及眼泡肿,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
总之,正如《本草纲目》说:“辟瘟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和鲤鱼,蠡鱼、鲫鱼、黄雌鸡煮食,并能利水消肿。”“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用水调之,无不愈者。”唐代《食性本草》上有赤小豆“久食瘦人”的说法,这是由于它能排除体内多余水分的缘故。所以,老年性肥胖症,常食也有一定效果。
赤小豆的主要功用是利水和解毒。浮肿和腹水患者可经常食用,但解毒作用稍逊于绿豆,可与绿豆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