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早期教育 > 智力开发 > 语言沟通

爬得多的宝宝语言能力比较强

本文Tag标签:早期发育  

  有些做妈妈的,当她的孩子学步稍微晚了一点,就会很不放心的想: “这孩子莫非有什么缺陷?”却也有相反地,看到自己的孩子未经爬的过程就会行走,便得意洋洋地自夸“我家孩子,才几个月大就站起来走了。”

  自古常言: “会爬盼会站,会站盼会走的天下父母心”,对于最初只有吃奶的本领,其余什么都不会的爱子,眼看着他渐渐有了运动能力,使做父母的无比欣慰,也是期盼已久的事。

  就以父母心来说,要是孩子走路迟了些,毕竟难以坦然;倘若走得早,又想炫耀一番,这种心情,我们并不难理解。不过,这种情怀如果太过高涨,变成希望孩子尽量缩短爬的期间,可能的话最好教他一下子就能会走,那就太没道理了。

  之所以这么说,不单是为了要奉劝父母们最好不要焦急,不要贪婪,主要是想说明:那样的结果,会使婴儿发育过程的重要部分缺失。

  当抱起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时会发现他脖子是软软往下垂的,这是脖子肌肉尚未发达之故。到了约有3个月,就呈所谓“脖子稳了”的状态,抱着也有了维持脖子保持水平的力量。这种状况再进展到4个月以上时,脖子便能挺直,据说这是小儿科学上的一个准绳。其实,婴儿的“爬”,与抬头这个动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关键。

  众所周知,学爬的婴儿都会拼命把脖子往上抬,而且,爬行时的抬头和仰卧时的抬头方式不同,前者是头往后仰。这表示, “爬”对后头部的发达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爬行对婴儿脑部的发育,是成长上不可欠缺的一个过程。

  尤其是最近的医学界,更有一种学说指出:未经爬的过程,或爬行期太短的幼儿之中,会有语言能力很差的孩子。美国“人类智力启发协会”的杜曼博士,就已发表一项研究报告:据称,不经爬行,一下子就会走路的孩子,他的语言能力必不如人。由于此项研究,使他注意到人类 的爬行带给脑部影响的重要性,甚至将爬,行这动作引用于治疗轻微白痴、脑障碍、

  无论如何,既然“爬”等于在做抬首运动,这种运动又与促进后脑部发达有关,当然值得鼓励。因此,认为爬行期应该尽快结束,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

  前一阵子,让婴儿俯卧的育婴法,也曾经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后来因在日本发生过意外事故,与遭受责难与反对,但就“目的”而言, “爬”与“俯卧”,定有其共同点。

  所谓俯卧,是让一个尚未能爬的婴儿,像小乌龟般趴着睡,再要他把头往上仰起,但在软绵绵的被褥上教孩子如此做法,确实有使婴儿窒息的危险。

  除了上述促进脑的发育之外,借由爬来锻炼脖子的挺硬,从精神科立场也可以找出价值。

  人,因为随着逐渐长大,终究必须直立步行,所以,得从婴儿时起练习抵抗上身重压的能力,而最先能够抵抗那种重压的,就是脖子。

  婴儿在两个月之前,仅能躺着睡,他的世界是平面的,亦即只有紧贴在平面上的世界。

  由于没有俯瞰视点,因而也就没有距离感。直到能抬起头来,才变成了立体世界,从脖子下的最近距离到抬头可看到的远处,对所看见的东西也才有了深度。

  于是,便可知道母亲是在近边或在远处,若是妈妈离远一些,婴儿就想靠过去,由这些举动再慢慢培养出对事物的意念和兴趣来。

  由此可知,原来只被当是会走以前的预习“爬”,它居然具有那么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做父母的千万别急着要孩子学走路,而应给他足够的“爬”的时间。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