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行为

本文Tag标签:好奇心  

  四岁的小黛又去拿桌上的玻璃冷水瓶,准备为自己倒一杯冰水。奶奶吓坏了,一个箭步跨过去,伸手就将她手中的瓶子抢过来。奶奶一边找个安全的地方摆放瓶子,一边数落小黛:“叫你不要碰这种容易碎的东西,你忘记了上次还打碎了一个瓷碗,好在没有划伤手指。”

  当奶奶好不容易把冷水瓶放在高高的冰箱上,小黛手里已经拿了一个玻璃杯。奶奶一转身,看见了这个动作就要制止。见奶奶要过来抢杯子,小黛一着急,抓着杯子就往身后藏去,因为动作太快,一不小心碰到桌角,杯子落到地上,摔成碎片。

  “哎呀!”奶奶一声惊呼,连忙冲过去,先把小黛拉到一边,又叫爷爷赶快来把玻璃碎片清理掉。奶奶对着小黛嚷着:“告诉你不要碰吧!你看,又打碎了!”

  小黛被大人严肃的神情吓住了,不禁哇哇哭了起来。

  小孩子出于好奇使用大人的东西,或是想像大人一样做某些事,却因为可能存在的危险而被大人阻止。大人们自以为这是对孩子的保护,而孩子所得到的信息却大不一样。他们可能认为大人把自己当成靠不住的人,或者在大人眼里,他们更重视那些可能被弄坏的物品。不论是哪一种,都会让孩子脆弱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而他们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也会大受打击。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让我们继续上面那个故事。

  小黛并没有从上次的事件中记住教训。过了一天,她又忍不住把手伸向了桌上亮晶晶的玻璃杯。

  奶奶连忙要过去阻止:“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叫你不要碰你偏要碰?”

  妈妈却拦住了奶奶,走到小黛身边蹲下来,和颜悦色地对她说:“你是想喝水吗?”

  小黛点了点头。

  “喜欢这个杯子吗?”

  小黛又点了点头。

  “尔知不知道,这个杯子是玻璃做的,、玻璃要是掉在地上,会打碎的,玻璃的碎片会划伤小黛的手。”妈妈说着,拿出一片昨天打碎的玻璃,在一张纸上划了划,纸上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妈妈又说:“你看纸都会被划烂,要是划在小黛手上,皮肤也会烂,会流血,会很疼的。”

  见孩子还是拿着杯子不愿意放手,妈妈又说:“那小黛要是不想打碎杯子,不想被划伤的话,就要这样拿杯子……”她轻轻抓着小黛的手,教她用双手捧住杯子,又调整了一下捧杯子的位置。“玻璃杯是很光滑的,这样拿,杯子就不会掉在地上了。”

  小黛握紧杯子,喝了一口水,然后稳稳地把杯子放在桌子上。妈妈又对她称赞道: “小黛真聪明,会拿杯子了,不如,你给爷爷奶奶也一人倒一杯水吧!”

  “好啊!”小黛连连点头。妈妈拿了两只玻璃杯,各倒上半杯水,让小黛放到爷爷奶奶面前的桌上。

  小黛果然先捧了一杯给爷爷,又捧了一杯给奶奶,动作小心又稳当。大家都夸奖小黛是能干又懂事的好孩子。此后,小黛打碎东西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孩子有模仿大人的天性,以及希望自己像大人一样行动的心理。只是,年幼的孩子因能力所限,会把大人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做砸了。作为父母,如果一味地阻止他们学习和尝试,虽然是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但结果不是让孩子感到沮丧,就是让孩子产生对抗行为。

  因此,父母要正确理解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行为,并教导他们探索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我能学会”、“我做得到”的信心。这对于塑造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是有益无害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