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心理健康 > 亲子依恋

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们的内心

本文Tag标签:亲子交流  

  和孩子交流真的是一门学问,父母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不但要做一个倾听者,还要在倾听过程中时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去体会孩子这样说的原因、孩子这样说为了什么。

  因为孩子终究是个孩子,他们的思维和大人们的思维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家长就会对孩子产生一系列的误解。

  一名五年级男生在语文考试时,写出自由命题作文: 《我对她的爱情》,让阅卷老师傻了眼。在写作手法上,老师认为它主题鲜明,语句通顺,但是主题思想存在严重问题。老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家长。

  家长先是认真看了这篇作文。

  从小男孩的作文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个从小陪伴自己玩耍的小女孩特别有感情。因为从小一起长大,哪一天不在一起玩就会想念对方,这是深厚的友情,而不是男女之爱。但是,因为受到外界五花八门的信息刺激,这个小男孩用“爱情”这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来形容他和小女孩之间的纯洁友情。

  家长看后并没有立即找来孩子训斥和责骂,而是找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和孩子聊起了这个女孩,用委婉的方式与他进行了交流。时而旁敲侧击地询问,孩子的回答也是一脸坦然,压根不理解家长问话后面隐含的意思。这才让家长松了一口气,原来是虚惊一场。

  从那以后,孩子有什么事情更愿意和家长说了。

  孩子的心是纯真的,孩子的眼睛纯洁透彻,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体验成长。很多时候,只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学着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误会就迎刃而解。相反,如果遇到事情家长就是给他们当头棒喝,不问青红皂白地去责备,这样只能让你和孩子的沟通戛然而止。久而久之,孩子不再愿意与你谈心,问题孩子也就出现了。

  近来,小梅很喜欢说“你让我玩什么我就玩什么”、 “你让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等类似的话。妈妈很是纳闷,自觉不是专制的家长啊,于是就留心观察她的话语。

  其实,小梅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比如,她想吃水果,妈妈征求她的意见,她就说“你让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假设妈妈说“那我们吃香蕉吧”,如果小梅其实不想吃香蕉而想吃苹果,她就会不说话,保持沉默。

  妈妈再问: “吃香蕉好吗?”,她就会说: “吃苹果吧。”妈妈发现如果耐心征求她的意见,站在她的角度去选择,小梅是会告诉妈妈她的想法的,而且确实有自己的想法。

  父母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就得学会琢磨孩子的内心,明白孩子内心的真实愿望,这样才能更容易走近孩子的心灵。

  像上面的例子,在这时候,如果妈妈施加压力说“就吃香蕉吧”,孩子以后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会越加变得缩手缩脚起来。

  父母虽然是在要求孩子“把话说出来”,但这种想法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还是得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体会孩子的内心,孩子才肯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