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饮食营养 > 进餐习惯

不该在餐桌上进行的教育

本文Tag标签:亲子教育  

  在餐桌前要抛掉关于对话的错觉

  错觉1:只要不在餐桌上责备孩子就可以。

  “现在不要责备孩子了”,这是想要进行餐桌教育的父母坐在餐桌前最先想到的。父母们下定这种决心是因为他们认为餐桌上的对话只是由“话”构成的而已。但是在吃饭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在听爸爸妈妈说的话,孩子们还捕捉其他各种细节。如果妈妈“哐”的一声把盘子放在桌子上的话,孩子就会认为妈妈心情不愉快。孩子越小灵敏度就越高,感情不靠言语就能表达出来。

  在餐桌上跟孩子对话的时候,单纯地想“只要不责备孩子就可以了、即使心情不好也要微笑地说”是行不通的,还不如以“你这样妈妈很生气,你这样做妈妈心情很不好”这样表达更好。

  错觉2:用对话教育孩子。

  想要跟孩子深入交谈,就要从“用对话教育孩子”的想法中摆脱出来。发育专家认为如果想让孩子的行动发生变化的话,不要用指示型的语言而是要用通过提问来使孩子思考的语言。这样看来,在餐桌上对孩子的唠叨很显然没有什么效果。在餐桌上即使每天说“按时做作业,认真学习”这样的话,孩子也不会有什么改变。这不是因为孩子固执,而是因为父母想用话语来教育孩子。如果真正地想教育孩子或想让孩子的行动发生改变的话,就要使用一些寻求孩子理解的单词,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使之思考”的单词。应该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和解决方法。

  错觉3:不是应该改变。

  大部分的父母在餐桌上与孩子对话的时候都努力地想办法让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他们希望通过对话能够打开孩子的话匣子,使孩子既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能得到学习的提高。但是只期待孩子改变的父母中几乎没有人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语言习惯。父母是不轻易改变对孩子的话的反应的,因为他们百倍地警惕孩子说错的话和做错的事,并集中精力加以改正。但是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父母就要先做出改变。要知道不论孩子有什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都在父母身上。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