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分类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工作与非工作的;长期与短期的;突发性与正常成长过程的;人、物与情境的;身体诱发与情绪(态度)诱发的等。
身体诱发的压力系指由环境对人身直接骚扰而产生者,情绪诱发的压力则指压力来自个人的思考过程或态度,而非压力来源直接与身体接触。
直接诱发压力之物有细菌、寒冷及酷热、太阳光的紫外线、原子辐射、巨量X光及身体受伤,如:骨折、割伤、扭伤及身体剧烈活动致伤。事实上,任何外界刺激物均能导致身体状态不平衡,而造成压力反应。
由情绪诱发的压力并不源自任何外界压力对身体的直接接触,而是个人考虑到且担心外界可能加诸于身体的压力感。我们可以这样想:压力来源系指一种期待的过程,个人期待某种事情或情境将会发生,并引起不愉快的后果,例如:一位狠心的爸爸对小孩恐吓:“你如果不听话,我就打死你!”
每个由情绪诱发的压力(如上例,又如脱缰野马猛追而来、担心家里是否会遭遇小偷光顾、飞机在暴风雨中是否会发生意外、是否会得癌症等)均有一相同的特质——期待(预期),即相信可怕的事将会发生。木同的是,由身体诱发的压力,是因身体的不平衡所引起的;而由情绪诱发的压力则源自个人的“想像”,例如:害怕会发生车祸,但想像中的车祸并不存在,也非事实。然而,承受压力的人却纯粹经抽象的思考程序去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情。
其实,某种由情绪诱发的压力对人之生存有极大的价值。如果一个人为恶犬所迫袭,必须心理、生理上紧急应变才能逃过此劫;要避免汽车互撞;就必须集中注意力及快速反应;怕遭窃就得在门上多装几,甚防盗设备;怕考试不及格,就应更加用功。人体在上述情形下会“自动动员”,采取剧烈的应变。我们大部分的压力均是自我诱发的。中国谚语便有“庸人自扰”、“杞人忧天”之说。
减低压力训练的目的是在使个人能够应用逻辑及理性的思考,同时运用生活技能(例如:管理时间以克服期待的焦虑),使自己在任何情形之下,都能将压力反应维持在最低程度。
焦虑是每个人都曾面对的。即使是婴幼儿大小便训练时也会担心是否能控制自如。到目前为止,我们并不能完全除去“想像中”的压力,但却能发展出一种训练技巧,以协助个人对自我诱发压力的完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