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干扰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轨迹

本文Tag标签:儿童早恋  

  是谁干扰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轨迹

  方然和妮妮是刚上初一年级的新同桌,妮妮是班级里的学习委员,方然是班级里的体育委员,两个人很投缘,旁观的同学们在他们对视的亲密的目光中发现了“恋爱”的端倪,甚至方然已经开始公然每天送妮妮回家了。

  班主任开始关注此事,通知了双方的家长,没想到却惹来了祸端。

  妮妮是由单身母亲带大的。妮妮的妈妈在读高中时经不起一个男生的追求,陷入了爱河,耽误了学习,没有考上大学,到了社会之后才发现学历的重要性,为时已晚。后来又遇人不淑,嫁给了一个赌徒,结果家徒四壁,最后离婚,带着仅6岁的妮妮独自生活。妮妮的妈妈将这一切都归罪于高中谈的那场恋爱,觉得这是使她命运如此悲惨的“祸根”。如今得知女儿要走上自己的老路,岂能了得!

  第二天放学,妮妮的妈妈就尾随在女儿和方然的后面,果然看他们两个说说笑笑并肩而行。妮妮的妈妈怒火中烧,冲上去一把揪住方然的书包,并且很快将方然的衣服扯破,脸也抓出了伤痕,妮妮跪倒在地求妈妈放手,不要怪罪方然,他们之间什么都没有。

  这场打闹引来了同学们的围观,这让方然觉得颜面尽失,书包也不要了拔腿就跑,妮妮从妈妈手中夺过书包追过去,任由妈妈在后面大喊大叫。

  方然不再上学了,任凭父母软硬兼施,他也没法再回到令他丢脸的学校,父母没办法,只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将他转到了另一所中学,可是,在妮妮妈妈那里受到的刺激仍未平息,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心里面整天乱糟糟的,后来,学也不想上了,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

  妮妮的妈妈担心方然再来纠缠女儿,把女儿也转到了很远的学校。妮妮因为对方然有依赖感,加上强烈的愧疚感,心理震荡更厉害,成绩也急剧下滑,产生了心慌、失眠、抑郁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仅一个月人就脱了形……妮妮的妈妈看到妮妮这个样子,想去找方然父母评理,妮妮在和妈妈的激烈冲突中,昏厥休克,醒来后,神志恍惚,见人就躲,半痴半呆……

 案例剖析

  妮妮成长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缺少父爱让她没有安全感,从内心渴望来自异性的呵护和力量。她喜欢方然,在潜意识里是把他当哥哥看待。而方然天生义气,对妮妮很同情,也就主动关爱她、抚慰她。然而,这种跨越友情的情感表达,并非就是爱情,这只能够叫做爱的感受启动。

  妮妮的妈妈将自己的命运简单归结为自己的“初恋”,将“初恋”作为自己糟糕命运的替罪羊,进而粗暴而武断地干涉自己女儿与异性交往,这是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

  每个人在进入婚姻和真正的恋爱前,都会有这种“爱的演练”过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会经历。如果在家庭环境好、父母人格正常的情况下,这种情感只不过是个爱的前奏曲,顺其自然不会节外生枝。但是如果在老师和父母的眼里,这种行为被放大为“行为不轨”、“道德败坏”,家长一出手就是要“扼杀于摇篮里”,结果往往会导致孩子成长的悲剧。

  异性之间的吸引依恋在10岁左右就开始了,已经经过青春期阶段的父母们请回头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难道你在豆蔻年华时没有过青春萌动?因此,不要再对已经10多岁孩子之间产生恋情的现象称之为“早恋”,因为它带有明显的道德批判色彩,这也是这里使用“初恋”的原因。爱情是人类情感的内核,属于动力源,初恋则是这股源泉涌动之初的形态,这种情感,是无法否定也是不能否定的。

  很多父母都会把孩子出现的问题归结于“早恋”。可事实上这并非最主要的原因,只是一个结果而已。孩子过早恋爱其实暴露的是父母关系问题,父母和子女关系问题,如果孩子的家庭没有问题,爱恋还可能起到促进双方学习和成长的良性作用也未可知。

  沟通小故事

  早吃涩果

  有一个青年人长途跋涉,又饥又渴,突然眼前一亮,面前出现了一棵苹果树,苹果虽然并未完全成熟,但也足以解渴充饥。小伙子欣喜若狂,摘下苹果,兴奋得连洗都没有洗便大吃特吃起又涩又甜的苹果来,一会儿就吃了个肚子溜圆。小伙子继续赶路,哪知道没走几步,在他眼前出现了自己最爱吃的葡萄,一颗颗成熟的葡萄又大又红,让人一看就垂涎欲滴,小伙子此时却感到自己的肚子一阵紧一阵痛,而且还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原来是要拉肚子了。他无心留恋自己中意的葡萄,只能捂着自己的肚子,飞快地到处寻找厕所。

  启发孩子

  在青少年时期遇到的爱情,就像是故事中还不够成熟的苹果,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让人欣喜若狂,以为这是人生最美丽的风景、最甘甜的果实。但是如果贪恋苹果,将人生的很多能量都消耗在这里,当遇到更成熟更甜美的葡萄时,就已经有心无力了。因此,不要为了一棵小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

  “初恋”很美,但是不应该投人过多的精力,因为这时候青少年缺少人生经验,心智发展还未成熟,独立性、与人沟通的能力、自我控制力、判断力以及自我反省意识还很欠缺,情感世界又丰富而多变。另外,由于年龄较小,经济上还不独立,未来的安排还不明确,家庭的影响又很大,所以尚未完全具备守护爱情的能力。从经济学上看,没有将最有价值的投入放在最高的产出之上,也是很不划算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