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抑郁症 我们能做些什么

本文Tag标签:抑郁症  

  是谁让她成了家中多余的那个人

  张小小6岁的时候,父母亲就离了婚。她跟着母亲过,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了,在小小的成长轨迹中始终没有父亲的身影出现。母女两人虽然经济上不太宽裕,但两个人相依为命,也生活得很幸福。等母亲再婚的时候,面对突然闯进自己生活的继父,小小觉得自己像是被扔到垃圾箱里面的旧玩具一样,失去了妈妈的关注和爱。

  后来,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妹妹。自此之后,小小能够明确地感受到,母亲对她更加忽视了。继父也不喜欢小小,她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开始变成最多余的那一个人。

  生活的艰辛给小小本该快乐的童年生活造就了很多缺失。有了小妹妹之后,母亲和继父每天都在变着花样哄她开心,小小心里面很不平衡。因为小妹妹片刻都离不开人,母亲就没有时间照顾她,12岁的小小不得不学着自己做早餐、自己洗衣服,周末还要帮助妈妈打理家务。生活上的磨难,让小小交得早熟的同时,也使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每到周末,她宁愿借宿在学校也不想回到那个感受不到爱的家。

  妈妈有一次看到了小小非常糟糕的成绩单,对小小一阵责骂,小小把自己锁在房间里面哭了很长时间。她想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不再喜欢自己了,难道只因为有了小妹妹?为什么妈妈除了学习成绩再也不会关心她的其他方面了?她想睡去,再也不愿意想这些事情,可是脑子里面总是出现妈妈咒骂的画面。这个时候,小小想起了妈妈以前常吃的安眠药。年少无知的她倒出一把安眠药放到嘴里之后,就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过来。

  案例剖析

  其实,从小小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来看,这样的孩子患上抑郁症的几率确实很大。自从父母离婚后,小小就失去了父爱,母亲再婚后对小小的关心不够,正是把小小推向死亡深渊的最初杀手。如果说小小主动选择了离开这个家庭,不如说是在这个家庭系统中,小小被动地逐渐被边缘化,直致最终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而选择离开了这个家庭。

  孩子是忠诚于自己的家庭的,她对母亲的爱也是由衷的,当她感到自己的存在毫无价值并且只会给家人带来麻烦的时候,她会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表达内心的这份爱——我从这个家庭中消失,以便给大家轻松和愉快。

  有些家庭有两个孩子,家长往往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小的孩子上,而忽略了大孩子的内心感受。家长的借口是小孩子需要更多的照顾,而大孩子已经有能力照顾自己了。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爱,这种忽略会给孩子造成成长中精神方画的营养不良。尤其对于小小这样原本处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本身自卑、敏感,如果受到冷落,再加上一些不良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不论家中有几个孩子,父母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平衡每一个孩子应该得到的爱。

  专制型家长要求孩子事事都要服从自己,面对家长的霸权,孩子往往是敢怒而不敢言。从此在心中积压着越来越多的抑郁之情得不到抒发,也会形成抑郁症。因此,平等民主的家庭环境利于孩子的自我表达,家长也会听取孩子的合理意见,在良好的沟通模式下,孩子的情绪能得到及时的宣泄,也就不会积压抑郁情绪。

 互动专区

  问:怎样看出孩子是不是患有抑郁症呢?有什么可以参考的诊断标准吗?

  答:抑郁自评量表(SDS)目前在各大医院中被广泛使用,可以让孩子仔细阅读下面二十条文字,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情况做A、B、C、D四个等级的判断:A没有或很少时间;B小部分时间;C相当多时间;D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

  1.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3.我一阵阵哭出来或觉得想哭;

  4.我晚上睡眠不好;

  5.*我吃得跟平常一样多;

  6.*我与异性亲密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觉愉快;

  7.我发觉我的体重在下降;

  8.我有便秘的苦恼;

  9.我心跳比平时快;

  10.我无缘无故地感到疲乏;

  11.*我的头脑跟平常一样清楚;

  12.*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

  13.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14.*我对将来抱有希望;

  15.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16.*我觉得作出决定是容易的;

  17.*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18.*我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19.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的好些;

  20.*平常感兴趣的事我仍然照样感兴趣。

  计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按4、3、2、1计分。

  带*号的为反向问题,反向计分题号:2、5、6、11、12、14、16、17、18、20。

  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分值越小越好,分界值为53分。53以上即有抑郁症可能。

  问:邻居小王家的孩子得了抑郁症,这些天看小王两口子为了孩子的病都快操碎心了。我告诉孩子,这些天不要去找小王家的孩子玩,万一被传染上了怎么办呢?可是,这孩子却不听我的话。你说这如何是好?

  答:这位家长的担心完全可以理解。抑郁症虽然被称之为“心灵上的感冒”,但和身体上的病变不同。患有抑郁症的孩子本身就已经非常不幸了,所以我们更不要去歧视他们。面对身边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不是教孩子逃避,相反还应该鼓励孩子多和他们接触。而你的孩子之所以愿意去接近那个情绪低落的孩子,或许他感觉自己能带给他力量。如果孩子本身感觉与这个孩子接触让自己木舒服,他自然会放弃交往的。

  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就是惧怕与社会接触。很多情况下,大人们往往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和同龄人在一起,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和心灵上的自由。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可以把自己身上的阳光照射到抑郁症孩子的心中。对于那些患有抑郁症的孩子,社会多给他们一份关爱,他们就能够早一天走出心理的阴影。虽然这样的孩子看上去对其他人很排斥,但是他们的内心更加渴望别人的关心。

  问:孩子最近总说“没劲”、“无聊”,看上去有些抑郁,我该怎么帮助孩子调整他的状态呢?

  答:孩子的生活状态发生改变,肯定有一定的原因,想办法去了解孩子为什么发生这样的改变是关键,之后才能有效去引导。

  在饮食上,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也可以多让孩子吃巧克力,这些食物可以帮助孩子的心情得以改善。

  但真正需要做出改变和努力的还是孩子,可以鼓励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即便没有成功,也能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对于摆脱抑郁症也有裨益;

  可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通过一步步地去实现这个计划,从而获得足够的成功的喜悦。

  让孩子去接触一些积极向上的事物。不论是一个人、一首歌还是一部电影,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力量。这些力量有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先不要去过多考虑,重要的是,我们在主动去探求的过程中,已经向积极的一方前进了一大步。

  如果孩子的抑郁状况很严重,那需要到医院的精神科进行诊治,抗抑郁的药物虽然能够减轻抑郁症的症状,却不能够治疗引发抑郁症的心理问题。只有心理治疗,才是治本措施。因此,可以在服用药物的同时,去心理咨询机构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

  作为家长,要意识到孩子表现出来的疲惫感、无价值感、无助感和无望感是疾病的症状,是可以治疗的。抑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疾病失去了信心。

  尽量减轻孩子生活中的压力,保持孩子的身体健康,可以监督其有规律地锻炼身体,体育运动对缓解抑郁症有着很重要的积极影响。

  在抑郁症缓解之前,不要为孩子做任何重大的改变。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会消耗掉家长很多的心理能量,但是,只有家长的心理能量足够强大,才能对孩子施以积极的影响。

  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抑郁症和成人抑郁症有着显著的区别。因为诱因比较单纯,所以想要康复也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