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血管发生破裂血液就会流出来而表现为出血。一块块乌青块即皮下出血;胃肠道的粘膜血管破裂便出现呕血或便血;气管、支气管粘膜出血,表现为咯血,皮肤破损就有滴滴鲜血流出。
如果小儿特别容易出血,常常要考虑以下几种可能:
①凝血功能有问题:在正常情况下,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只要不是大血管损伤,依靠机体本身的血液凝固生理功能,凝固的血块堵住小血管的破裂处,制止出血。如果凝血有问题,则凝血时间延长。血友病病儿的出血就是因为缺少了一些凝血因子而引起的。
②血小板有问题:血小板积极参加血液凝固和血块收缩等一系列过程,血小板的问题包括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这一类病儿往往凝血时间正常但是出血时间延长,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是由于血液中有破坏血小板的因素或者骨髓制造血小板有问题,使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出血。有了一定数量的血小板后还要有一定的质量,否则仍然起不到止血作用。
③血管的因素:血管破裂后,即刻的反应是血管收缩,如果血管收缩不良,或者血管的脆性增加,轻微的损伤便会引起血管破裂,如果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也可使红细胞渗出而致出血,这一类病儿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都很正常,但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过敏性紫癜引起的出血便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