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每个人的膳食设置其实都有颇多讲究。如果能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设定合适的食谱,那么对于健康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1)根据父母的年龄、性别、活动的性质和强度、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其他有关因素,以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为基础,制订出每人每日所需的总能量。即可据此按老年人三大营养素的合适比例,计算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在求出总能量及粮食的重量后,其他各项营养素均可按供给量进行计算和比较。
(2)每日副食的数量可根据膳费水平及市售价格,初步决定每人每日可以供应的肉、鱼、禽、蛋、豆类及其制品的数量,并计算其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素的含量。计算结果与“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比较,发现过多或过少时需加调整,使二者的数据基本接近。如条件许可,动物性食物和豆类所供给的蛋白质应达到一日蛋白质总量的1/3,其余主要由粮食提供。
(3)根据我国人民当前的经济水平及传统膳食习惯,蔬菜在副食中占重要地位,因此目前每人每日进食的蔬菜量应为0.5~1.0千克,其中绿色叶菜类占50%,可以基本或大部分满足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绿色叶菜类不但含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质,还可供给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由于各种蔬菜各有其不同的营养特点,故以每种少量和多品种的方式进行调配,就可填缺补齐。鲜豆类含有较多的优质蛋白质,还有丰富的维生素,上市季节可多食用。在缺乏蔬菜的季节或地区可多食豆芽,以补充一部分维生素C。此外,还可食用些水果,以补充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调味品的数量与用法,可按一般食用习惯。
(4)各种食物的用量基本确定后,即可算出一日食谱中所有食物供给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并再一次与“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比较,若相距在±10%以内,即可认为基本符合营养要求;若相距较大,则需进行适当调整。由于多数生食品不是全部可以食用的,例如植物性食品中叶菜类的根和枯黄的叶,动物性食品中的骨、毛、蹄,其他副食品中多少不等的废弃物等,计算营养素时均应一一除去。各种食物的消化率不一,在膳食安排中的实际摄入量一般应大于计算供给量10%~15%。膳食的食物组成确定后,还需再核算一下膳费,如果超出负担能力较多,可酌量削减昂贵的食品,增加较便宜的食品。
(5)最后是主食和菜肴的配制。要求既符合营养原则,又照顾到饮食习惯,还要有良好的色、香、味感觉性状和符合多样化原则。菜肴要求有菜有汤、荤素兼备;主食要粗细粮搭配,粮豆混食,有干有稀及有米有面。饭菜形式和烹调方法要经常变换,避免单调重复。
(6)在一日食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一周或一旬的食谱时,应使每天的菜肴有变化,尽量不重复。食物数量不必按每天食谱计算,只要先确定一个食品消费的基本数字,然后按前述原则进行适当调整。调配食物品种时,主要是以粮换粮、以豆抵豆、以蔬菜顶蔬菜,同时经常不断地改变烹调方法。当计算出一周或一旬进食的总营养素量后,只需使每天的摄取量能符合供给量的要求即可。